在全球投资的风云变幻中,一笔重磅交易近日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高瓴旗下的日本地产开发商 Samty Holdings,突然宣布以近 24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两组多户住宅投资资产池,这一动作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据 Samty Holdings 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交易涉及的资产颇具规模,且地理位置优越,约 70% 位于东京、大阪等日本主要城市。交易完成后,Samty Holdings 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从资产持有者转变为资产管理者,继续为买方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资料显示,Samty 成立于 1982 年,曾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酒店经营等多个领域,旗下的房地产管理业务遵循着 “买入 – 更新 – 出租” 的投资增值模式。不过,在 2024 年 10 月,高瓴向 Samty 发出私有化要约,并于今年 1 月底完成交易,Samty 随即从东证主板摘牌退市,成为高瓴旗下的间接子公司。如今,高瓴迅速将其持有的部分资产出售,背后的战略意图引人深思。
众所周知,日本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多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地价公告》,2024 年全国平均住宅地价虽已连续 3 年小幅上涨,但仅为 1991 年峰值的 34%。首都圈二手公寓平均挂牌价在 2025 年 4 月的水平,也不过刚回到 2008 年的状态。然而,正是这种长期的市场低谷,让众多跨国投资机构看到了机会。黑石、太盟、基汇资本等纷纷入局,在日本房地产市场展开布局。去年 2 月,黑石以 100 亿日元收购东京花园露台纪尾井町 50% 股权;同年 6 月,太盟与住友商事成立 20 亿美元的 “日本特殊机会基金”,专门收购不良债权;9 月,基汇资本以 1500 亿日元收购东京都东急广场银座,并计划将其改造为高端长租公寓。
有分析认为,当日本本土企业忙于剥离重资产、地方银行急于出清不良资产时,手握廉价美元、欧元的中东与亚太基金,正好可以利用日本资产进行 “利差 + 汇差 + 租金差” 的三重套利。只要日本央行不快速加息、地震等自然灾害不超预期,这场 “外资抄底日本” 的大戏似乎还将继续上演。但高瓴此时选择抛售资产,是否意味着市场风向已悄然转变?
此次交易的买方是一家未具名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市场普遍猜测指向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不过这一猜想尚未得到证实。高瓴在此时选择出售资产,可能是基于自身投资组合的调整,也可能是对日本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发生了变化。毕竟,尽管当前日本房地产市场看似有诸多投资机会,但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如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政策变动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等。
高瓴的这笔交易,为正在火热进行的外资抄底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浪潮,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未来,日本房地产市场究竟会如何发展,高瓴此举又将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值得投资者和市场持续关注。或许,这只是全球投资市场复杂棋局中的一步棋,但却可能对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