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振石股份正上演着一场备受瞩目的“大戏”。这家曾在港股上市后又私有化退市的公司,如今瞄准了A股市场,计划融资近40亿元。然而,其招股书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如近三年营收持续缩水、应收账款走高、经营性现金流不佳,以及近7成采购来自关联方等,为这次上市融资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振石股份能否在A股市场成功募资,实现更大的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港股退市再战A股:资金差额背后的野心
振石股份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玻纤织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下游行业覆盖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其风电玻纤织物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位列全球第一。2015年,公司主体恒石有限通过恒石控股有限公司在联交所上市,2019年以约5.14亿港元完成私有化退市。六年后,2025年6月25日,振石股份沪市主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募集资金39.81亿元,投向多个项目。从港股退市付出约5亿港元,到如今计划从A股融资近40亿元,资金差额超过35亿元,显示出公司谋求更大发展的野心。
二、关联交易:家族企业与定价公允性质疑
振石股份实控人张健侃名下关联企业达39家,公司近7成采购来自关联方。报告期内,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发生的经常性关联交易金额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其中,向中国巨石采购玻璃纤维等金额巨大,且2024年来自中国巨石的关联采购金额占公司营业成本的比例高达62.43%。此外,还常年向振石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宇石物流采购运输服务。更引人质疑的是,2023年10月,振石股份控股子公司高溢价收购关联方亏损光伏资产,华智研究院2022年零收入且亏损,这笔关联收购的溢价率不低,在光伏行业持续亏损的背景下,其公允性备受质疑。这不仅凸显了家族企业制度性缺陷,也引发交易所对定价公允性的关注。
三、财务隐忧:营收缩水、现金流不佳与高负债
振石股份过去三年营收持续缩水,2022 – 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67亿元、51.24亿元、44.39亿元,净利润表现起伏不定,2024年度净利润同比降幅达2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过去三年大幅流出超过5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近半数营收来自赊销模式,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表现糟糕。同时,资产负债率均在70%左右,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尽管公司表示融资渠道单一,募集资金到位后将提升长期偿债能力,但高负债现状仍令人担忧。
四、突击分红:分红与融资的矛盾之举
在资产负债率高企的情况下,振石股份在IPO前夕突击分红,2022年和2023年分别进行现金分红5.4亿元和6亿元,两年内累计分红11.4亿元。考虑到张氏父子超过95%的持股比例,近11亿元将落入他们手中。这种一面向实控人分红,一面申请融资39亿上市的行为,引发了市场对其融资目的的质疑。
总结:
振石股份从港股退市转战A股,计划融资近40亿元,但其面临的关联交易、财务隐忧以及突击分红等问题,为上市之路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关联交易频繁且定价公允性存疑,反映出家族企业治理的缺陷;营收缩水、现金流不佳和高负债的财务状况,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IPO前夕的突击分红更是引发了市场对其融资动机的质疑。振石股份若想在A股市场成功募资,实现更大发展,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向市场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治理能力。否则,其上市之路可能会充满坎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