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本应是美国大豆农户们喜迎丰收、笑逐颜开的时节,然而今年,他们的脸上却满是愁容。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大豆收获季已火热开启,可作为其最大买家的中国,至今却未下达任何新订单,这一局面令美方或将错失数十亿美元的订单,当地农民面临的形势堪称 “极其严峻”。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在近期的采访中,再次发出了尖锐且急切的警告,直言美国农业正深陷危机泥沼。他忧心忡忡地指出,9 月的美国,大豆迎来收获季,在以往,此时中国市场的订单应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可如今,却陷入了令人不安的死寂。拉格兰透露:“中国市场的销量通常约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 25%,按照正常节奏,当前应有 8% 至 9% 的美国大豆已登记出售给中国,而现实却是残酷的零订单,这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回顾过往,中国在全球大豆贸易版图中,一直是美国大豆出口的关键支撑。综合路透社和《财富》的报道,拉格兰早在今年 4 月,便着重强调过中国对美国农业的重要性。他表示,美国约 50% 的大豆产量用于出口,而中国采购的大豆数量,超过了美国所有其他海外客户的总和。在今年 8 月,拉格兰还曾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信中满是对美国大豆种植户艰难处境的描述,称他们正面临 “极大的” 财务压力。随着收获季脚步匆匆,美国在大豆出口方面,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时间越晚,美国豆农遭受的冲击就愈发沉重。
从贸易数据的对比中,更能直观感受到局势的严峻。中国进口商已预订约 740 万吨主要来自南美的大豆,将在 10 月进行装运。反观去年同期,中国买家预订的美国大豆数量约在 1200 至 1300 万吨。据跟踪船运的交易商透露,截至目前,中国买家尚未预订任何美国新大豆。一位美国大豆出口商无奈感慨:“若是正常年份,每周能发 15 艘船,可如今的形势,大概率到年底前,中国进口的都会是南美大豆。”
中国市场订单的缺失,对美国大豆产业的冲击不言而喻。大豆价格或因供大于求的预期而承压下行,众多豆农前期投入的种植成本面临难以收回的风险,一些小型农场甚至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经营困境。而对于美国整体农业经济而言,大豆产业作为重要支柱,其受挫也将在就业、农业相关产业链等多个层面引发连锁反应。
不过,当前的订单空白并不意味着中美大豆贸易的大门已完全关闭。从时间节点来看,11 月至次年 1 月的交货期,仍为双方贸易预留了大量采购空间。未来,中美双方是否会在大豆贸易上重启合作、达成新的订单,既取决于全球大豆市场的供需格局变化,也与两国间的贸易政策走向息息相关。美国大豆产业若想重新赢得中国市场的青睐,除了价格上展现诚意,在贸易政策的稳定性、供应链的可靠性等方面,也需做出积极调整与改善。美国大豆产业的未来走向,无疑已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领域密切关注的焦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