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未洗净的饮料,险些酿成悲剧】
今年6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惊险一幕。一位年轻男性患者被紧急推入急诊室,患者父亲情绪激动,声音颤抖地向医生求助:“医生,我儿子今天突然谁也不认识,连话都不会说了,你们快救救他!”据了解,这位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不久前才以优异成绩通过研究生初试,前途一片光明,却在这一天突然遭遇变故,出现意识混乱、四肢抽搐等症状,让家人心急如焚。

患者入院后,情况十分危急。经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广泛异常信号,病情进展迅猛且原因未明。当天中午12时,各科专家经过紧急研讨,高度怀疑患者为中毒所致。尽管具体毒物尚未明确,但医疗团队争分夺秒,第一时间将患者的血液、尿液和脑脊液样本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毒物检测,同时同步开展脱水、利尿、补液、抗癫痫等对症支持治疗,尽全力稳定患者的病情。
第二天清晨,关键的检测结果传来。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检测发现,患者血液和尿液中均检测出“氟乙酸根”,确诊为氟乙酰胺中毒。氟乙酰胺是一种毒性极强、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老鼠药成分,人一旦误服,后果不堪设想。医院多学科会诊后,专家团队当机立断,立即为患者施行血液灌流治疗,迅速清除体内残留毒物。然而,氟乙酰胺中毒需要特效解毒药“乙酰胺注射液”,而这类药物非常规配备。医院药学部迅速行动,火速联系紧急调配。中午1时,解毒药顺利送达病房,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患者完成肌注治疗。从确诊到用药,全程不到三小时,为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随着治疗的深入推进,患者意识逐渐清晰,身体状况稳步好转。在后续问询中,他回忆道:发病前一天,他曾饮用一瓶未清洗罐口的饮料,当晚即出现腹部不适。专家推测,不排除老鼠或蟑螂携带含毒鼠药爬过罐口,导致误服。这一小小的疏忽,差点酿成大祸。
经过半个多月的系统治疗与康复护理,患者身体完全恢复,复查头颅磁共振显示大脑异常信号已彻底消失。这场与死神的较量,最终以患者的康复而告终。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需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包装不洁的罐装饮料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应避免直接饮用。在饮用前,一定要确保饮料包装干净卫生,最好用清水冲洗罐口。此外,如出现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混乱、四肢抽搐、言语不清等,应尽早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这起21岁大学生中毒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健康的细节。一个小小的未洗净的饮料罐口,就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希望大家都能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