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陷阱:木薯糖水背后的中毒风险与正确食用之道】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吃完木薯糖水睡了14个小时”的经历,这一分享迅速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不少人纷纷调侃喝完木薯糖水陷入沉睡的网友就像《甄嬛传》中因被华妃喂木薯粉而吐奶的“温宜”。还有网友提到吃木薯糖水后出现头晕现象,这不禁让人担忧:吃木薯糖水睡这么久正常吗?木薯这种看似普通的食物,选错烹饪方式竟可能导致中毒!

木薯又称树薯、树葛、葛薯等,有着“淀粉之王”的美誉,在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我国广西、广东、福建是主要产地,也是当地人常吃的食物。木薯糖水味道清甜,口感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然而,生木薯中却隐藏着毒性,其毒性来自两种氰苷类化合物——亚麻苦苷(占95%左右)和百脉根苷。在木薯自身所含的亚麻苦苷酶水解作用下,这两种物质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有数据显示,食用150g – 300g未经处理的生木薯就有可能引起中毒。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营养科负责人金薇薇副主任营养师表示,网友吃木薯糖水后出现头晕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糖水糖分太高引起血糖升高,导致头晕;二是不排除氢氰酸中毒。民间说“苦木薯醉人”,氰化物轻微中毒主要见于中枢系统和上呼吸道,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恶心、呕吐等,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及时上医院就诊。
那么,如何安全食用木薯呢?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品种,一次不要吃太多。我国农业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低毒的木薯品种,如“华南9号”“桂热10号”和“桂木薯11号”,可以优先选择这些品种食用。同时,部分人群肠道中可能含有一些能将氰苷类化合物转化为氢氰酸的酶,所以即便食用熟木薯也可能出现呕吐等轻度中毒症状,因此一次不要吃太多。
去皮浸泡、彻底煮熟也是关键。木薯皮中的氰苷类化合物含量很高,通过去皮和长时间清水浸泡能减少氰苷类化合物含量,降低毒性。制作时要彻底煮熟,高温加热可以灭活那些能转化氰苷类化合物的酶,使之无法将氰苷类化合物转化为有毒的氢氰酸,而且煮木薯时要敞开锅盖煮,让已经转化的氢氰酸蒸发掉。
如果觉得处理木薯麻烦,直接购买木薯粉也是不错的选择,这种方法更能确保无毒,且更方便加工成美食。
万一发生木薯中毒,要及时处理。对于头晕、恶心等症状相对较轻微的患者,可停止食用,并多喝水进行缓解。若出现全身乏力、胸闷、发热等症状,即为轻度中毒;重度中毒还伴有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心动过速等,此时应当及时到医院治疗。
木薯制品淀粉含量高,口感特别,用木薯做成各类“糖水”在南方不少地区都很流行,用木薯淀粉做成的芋圆、麻薯、奶茶里的“珍珠”也颇受大家欢迎。但我们在享受这些美食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可食用的木薯,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这样才能避免食物中毒,让美味与健康兼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