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电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风电整机商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2025年上半年,除金风科技业绩相对较好外,明阳智能、运达股份、三一重能等企业均增收不增利,电气风电更是出现亏损。这一现象与行业装机量增长、产品销量提升形成鲜明对比,背后反映出低价“内卷”带来的冲击。

低价订单拖累业绩
风电整机商的业绩与风电项目交付节奏紧密相关。陆地风电项目交付周期约一年,海外和海上风电项目则长达2 – 3年。2025年上半年,明阳智能、运达股份、三一重能等企业营业收入虽有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三一重能解释称,2024年风机中标价格下降并探底,2025年上半年陆续交付的这部分订单毛利率偏低,拖累了整体盈利。电气风电自2022年国内陆上、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后,风机招标价格持续下行,2024年部分销售订单项目成本下降幅度不及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导致亏损,2025年第一季度虽交付量增加,但因交付量和营业收入规模较小,且期间费用率受固定支出影响,亏损持续。
平安证券点评明阳智能业绩时指出,风机出货量大幅增长推动收入规模同比高增,但前期价格竞争激烈,风机业务盈利水平依然承压,出货量增长未推动利润规模同比例增长。业内人士表示,企业间业绩差异与主营业务结构、市场布局结构等因素相关,若各业务板块均衡发展,毛利率较高的板块能对综合毛利率形成平滑支撑。
业绩修复有望
随着行业“反内卷”及自律措施见效,2024年11月以来风机中标价格逐步回升。国金证券统计显示,今年1 – 7月,陆风机组中标均价为1552元/千瓦,较2024年全年提升9%。按交付节奏判断,市场普遍认为风电整机商的盈利能力有望在未来一年修复。国金证券分析,2024年风机招标规模达164吉瓦且风机价格上涨从第四季度开始,预计涨价项目大多递延至2026年交付,2025年制造端修复趋势相对较小,涨价带来的盈利弹性有望在2026年集中释放。
三一重能方面表示,2025下半年 – 2026年,企业盈利能力将明显好转。下半年低价订单影响将逐步减弱,公司继续推进降本控费,预计风机毛利率逐步上升。截至目前,公司风机中标均价已较2024年提升了5%以上,加之海上和海外风机产品毛利率较高,以及2026年仍存在降本空间,预计风机毛利率水平将有明显提升。明阳智能方面人士也表示,行业预判2026年迎来业绩修复。
“两海”市场与电站业务
在国内陆上风电装机增速或放缓的背景下,海外及海上风电市场(即“两海”市场)未来有望形成新的业绩支撑。2024年中国风电整机商“出海”取得突破,2025年以来海外订单量持续创新高。三一重能表示,国产风机具有成本和交付效率优势,海外市场占比提高将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不过,海外市场订单交付周期长,对业绩的贡献并非立竿见影。
海上风电未来发展潜力显著,2025年两会期间“发展海上风电”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政策也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支持。目前国内已核准未开工的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多达35吉瓦,为“十五五”海上风电装机放量奠定基础。
风电电站投资开发与运营业务也是风电整机商的重要业务板块。金风科技上半年实现风电场开发收入31.72亿元,毛利率达57.47%,转让风电场项目股权投资收益也有所增长。但电力市场化政策“136号文”对整机商电站业务带来变数,运达股份人士坦言该政策对电站转让节奏、规模和价格有一定影响。三一重能认为,“136号文”短期内对电站收益形成压力,但未来绿色权益收益将逐步纳入风电电站估值体系,电站产品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风电整机商在低价“内卷”的冲击下,上半年业绩不佳,但随着风机中标价格回升、低价订单影响减弱以及“两海”市场和电站业务的发展,未来业绩有望迎来修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