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与南京银行:城商行“双雄”的逆势崛起密码​

在2025年A股城商行半年报披露收官之际,行业分化态势愈发明显。多数城商行陷入负增长,净息差收窄成为普遍挑战,而江苏地区的江苏银行与南京银行却如两匹“黑马”,逆势突围,领跑行业,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业绩亮眼,逆势上扬

17家上市城商行中,贵阳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机构业绩不佳,而江苏银行上半年实现营收448.64亿元,同比增长7.78%,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同比增长8.05%,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降0.05个百分点至0.84%,核心指标全面跑赢行业均值。南京银行表现更为出色,上半年营收284.8亿元,同比增长8.64%,归母净利润126.19亿元,同比增长8.84%,在万亿以上资产规模的银行中,是唯一一家营收、净利润增速双双上8的银行。

从2024年初至今,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股价分别上涨约80%、67%,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居前列。截至9月5日,江苏银行最新市值1956亿元,南京银行最新市值1372亿元,分别排在上市城商行第一、第三位。且最近三年,两家银行分红率均稳定保持在30%,在城商行中属于优秀水平。

江苏银行:立足江苏,深耕对公业务

江苏银行由多家江苏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来,2016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机构大多分布在江苏境内。2024年,在董事长葛仁余和行长袁军搭档领导下,业绩就十分亮眼,今年上半年更是以4.79万亿元的资产规模成为城商行“一哥”。

立足江苏经济大省,江苏银行大力支持省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对公业务深度绑定区域经济。截至6月末,对公贷款余额约1.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0%,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达36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0%,增速快于各项贷款2.92个百分点,聚焦高端制造赛道,规避传统制造业风险。

尽管受银行净息差持续下行影响,江苏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上半年的1.90%调整至1.78%,但通过资产端扩规模和负债端降成本,利息净收入3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19%。不过,其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有所下降,投放于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达到3.95%,较上年末增加1.75个百分点。

南京银行:逼近3万亿,非息收入待优化

截至上半年末,资产规模超3万亿元的城商行有四家,南京银行以2.9万亿元的规模在第二梯队中居首,距“3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上半年,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156.46亿元,同比上升22.13%,创近五年新高。

南京银行优化对公贷款结构,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位居前三,合计占比近50%,其中政信类业务对规模增长有拉动作用。虽净息差从去年末的1.94%降至1.86%,但通过付息率下降、监管口径净息差上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和成本收入比下降等因素,实现利息净收入高增长。

南京银行在债券交易领域历史地位显著,曾有“债券之王”之称。然而,今年上半年其非利息净收入表现不佳,为128.34亿元,同比罕见下降4.26%,非利息净收入占比达45%,是上市城商行中最高的。因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下降,虽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但整体非息收入同比下滑。

对于下阶段,南京银行表示将做好金融投资三分类结构调优,坚持票息策略稳定基本盘,提高交易性金融资产运作水平与创收能力,控制久期摆布,保持持仓结构和资产配置的安全性、流动性。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凭借对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入、对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积极应对市场挑战的策略,在城商行中脱颖而出。未来,它们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值得持续关注。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