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闲食品的江湖中,三只松鼠曾是当之无愧的弄潮儿,以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在电商时代异军突起,迅速成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然而,当时间的指针拨至 2025 年,曾经的辉煌似乎遭遇了严峻挑战,在重回 “百亿俱乐部” 后,三只松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压力,净利润腰斩的现实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

近日,三只松鼠发布的 2025 年上半年财报,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54.78 亿元,同比增长 7.94%,看似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但令人揪心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仅为 1.38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52.22%,其中第二季度更是录得亏损 1.01 亿元。这一增一减之间,尽显公司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
对于营收增长,三只松鼠解释称,2025 年年货节前移,使得一季度营收错档,而二季度依托 “D+N”(短视频 + 全渠道)全渠道体系,整体营收增速超 20%。同时,线下分销重点推进日销品铺市并试水乳饮饮料,二季度渠道销售实现翻倍增长,还洞察即时零售新机遇,探索打造自有品牌生活馆首店。然而,在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剖析上,公司表示,坚果原料成本上涨,影响了毛利率;部分线上平台流量结构变化,导致费率有所提升;线下分销加大市场费用投入,加速日销品布局及终端渗透;新增物业折旧及摊销费用上升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侵蚀了利润空间。
回顾三只松鼠的发展历程,2020 年至 2023 年期间,其营收从 97.94 亿元持续下滑至 71.15 亿元,业绩一路走低。直到 2024 年,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提出 “高端性价比” 战略,历经一年时间成功走出困境周期,实现逆势转增,营收重回百亿元,达到 106.22 亿元,同比增长 49.3%,净利润也同比增长 85.51%,达到 4.08 亿元。当时,公司意气风发,甚至宣布将赴港上市。创始人章燎原更是定下到 2026 年营收达到 200 亿元的宏伟目标。但仅仅半年后,形势急转直下,上半年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大幅下滑,这一局面令人始料未及。
从渠道布局来看,三只松鼠最早从线上起步,之后积极拓展线下渠道,如今已在全渠道布局。线上渠道依然是其营收的基本盘,上半年第三方电商平台营收 42.95 亿元,占总营收的 78.42%,不过这一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正在减少。为了维持全渠道布局,公司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 11.19 亿元,同比增加 25.11%,主要原因是推广费用增加,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从去年同期的 6.07 亿元增长至 7.61 亿元。在不同线上平台中,来自抖音系、天猫系、京东系的营收分别为 14.78 亿元、8.82 亿元、8.08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26.98%、16.10%、14.75%。有专家指出,在传统电商平台红利见顶后,三只松鼠在内容电商上投入更多资金,虽然带来了一定增长,但长期来看费用率偏高,或不堪重负。
在线下渠道方面,分销业务营收增长显著,上半年整体分销业务营收 9.38 亿元,同比增长 40.21%。然而,门店业务却不尽如人意,上半年线下门店累计开设 450 家,其中国民零食店 353 家,但门店收入却出现下滑,上半年线下门店收入 1.87 亿元,其中国民零食店营收 1.76 亿元,而 2024 年上半年国民零食店营业收入 1.75 亿元,原有店型合计营收 0.55 亿元,合计达到 2.3 亿元。当下,线下门店竞争异常激烈,量贩零食赛道发展迅猛,如万辰集团上半年量贩零食业务营收大增,鸣鸣很忙门店数量众多且准备赴港上市。有连锁经营专家表示,新店盈利能力与老店存在差距,且老店也面临客流分流问题。
事实上,并非只有三只松鼠一家休闲食品企业面临挑战。良品铺子、来伊份上半年都处于亏损状态,而盐津铺子则业绩相对优秀。与同行业企业相比,三只松鼠品牌知名度高、产品类型丰富,但毛利率较低。在全渠道经营的市场环境下,三只松鼠虽有互联网基因优势,但也面临量贩零食店的激烈竞争。为应对挑战,三只松鼠发展多品类、多品牌。坚果品类营收占比下降,烘焙、综合品类增长迅速。在品牌方面,除三只松鼠品牌外,小鹿蓝蓝营收持续增长并盈利,还推出子品牌并探索出海业务。
展望未来,三只松鼠需在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以及管理效率优化等方面发力。同时,抓住零食市场健康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寻找持续增长的空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续写昔日辉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