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界“华为”康泰生物:割裂困境中寻突围之路​

在疫苗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康泰生物曾被乐观的投资者誉为疫苗界的“华为”。作为中国乙肝疫苗产业化的“破冰者”,它曾站在行业之巅,然而如今却陷入了增长瓶颈与多重困境之中,挣扎在“新与旧”“进与退”的割裂里。

​“新与旧”的碰撞:增收不增利的尴尬

曾经,康泰生物凭借乙肝疫苗等核心产品风光无限。但自2021年起,它开始陷入增长瓶颈,营收从2021年的36.52亿元逐渐降至2024年的26.52亿元。虽新冠疫苗消退是原因之一,但主流管线面临的巨大竞争压力才是关键。

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本是康泰生物寄予厚望的新增长点。2023年9月获批上市,它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四针法”疫苗,相比康华生物的“五针法”,依从性优势明显。获批首年批签发量就几乎追上康华生物,也让康泰生物2025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81%。然而,新产品爆发的同时,旧产品却陷入沉沦。四联苗、13价肺炎疫苗和乙肝疫苗这三大核心产品中,四联苗与1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量显著下滑,四联苗更是骤降84%。这是因为国家疾控局调整百日咳免疫策略,四联苗接种时间比五联苗晚一个月,导致其沦为市场边缘产品。2025年中报显示,康泰生物资产减值损失高达0.94亿元,主要是存货减值准备所致。新产品带动营收增长,旧产品却拖累利润,增收不增利的割裂局面由此产生。

​“进与退”的矛盾:债务与减持的博弈

在新冠疫苗领域,康泰生物遭遇重创。2021年发行的20亿可转债,本用于新冠疫苗产业化落地,如今却成为沉重负担。为消化债务,康泰生物连续五次下修可转债转股价格,期望通过股价上涨启动强赎来卸掉包袱。

然而,就在大盘走牛、公司有市值管理需求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却进行大额减持。康泰生物实控人杜伟民的前妻袁莉萍,因离婚获得市值曾高达256亿元的股份,今年7月披露减持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00%的股份。自离婚后,袁莉萍就成为长期空头,2021年和2022年连续减持,此次减持无疑影响投资者看多预期。管理层急于下修转股价,重要股东却减持,这一矛盾让康泰生物的处境更加艰难。

挣扎中的希望与未来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康泰生物并非毫无希望。孱弱的股价虽反映出的问题严峻,但低预期也意味着有超预期的可能。

短期来看,康泰生物有动力进行市值管理以消耗20亿可转债。中期而言,随着旧产品沉沦,它需要新的爆款产品,五联苗进入三期临床已久,海外市场放量也是方向。长期来看,与阿斯利康的合作极具想象力,这是其最大看点。

但康泰生物仍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大空头”未来可能继续减持。康泰生物若想重新获得市场认可,形成能碾压空头的一致预期,必须依靠创新力的产品。就像当年华为在5G手机困境中凭借创新突围一样,康泰生物若想成为疫苗界的“华为”,也需用创新实现破局,唯有结果能证明一切。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