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不少同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现在大家都在注意饮水和卫生!”9 月 8 日,沈阳市疾控部门通报的一则消息引发关注 —— 沈阳师范大学发生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 9 月 7 日 17 时,累计报告有胃肠炎症状者 2087 人,好在多数为轻症,已有 1817 人痊愈。经调查确认,此次事件是由学校第三生活区自备井蓄水池受诺如病毒污染所致,这一结果也让 “诺如病毒” 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不少家长和学生开始关注如何科学防控。

提起诺如病毒,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尤其爱在秋冬季节(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作祟”,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更是高发地。沈阳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诺如病毒之所以容易引发暴发,主要因为它有三大 “特点”:一是感染剂量低,少量病毒就能让人中招;二是排毒时间长,患者康复后仍可能持续排毒;三是外环境抵抗力强,普通消毒方式难以彻底清除。更让人警惕的是,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护时间短,很容易反复感染。
此次沈阳师大的疫情,也暴露了诺如病毒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据了解,诺如病毒主要通过 “粪口途径” 传播,具体可分为多种方式:饮用被污染的水、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牡蛎等双壳贝类海鲜,容易富集病毒);直接接触患者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课桌等物体表面;甚至吸入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都可能被感染。值得注意的是,食源性传播往往与厨工感染后污染食物有关,而校园内集体生活的特性,也让病毒更容易快速扩散。
感染诺如病毒后,身体会发出哪些 “信号”?专家表示,一般在感染后 12-48 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的是腹泻和呕吐,儿童多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为主,同时可能伴随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不适。不过大家无需过度恐慌,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多数轻症患者休息 2-3 天就能康复,期间只需通过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即可。但如果出现呕吐、腹泻严重,或持续高烧、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针对诺如病毒的特性,学校和家庭该如何科学预防?疾控专家给出了七点关键建议:首先是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按 “六步洗手法” 洗手至少 20 秒,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替代洗手;其次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彻底洗净,海鲜等食物务必煮熟煮透;第三,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增强身体抵抗力;第四,发现感染者要及时隔离,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 72 小时,隐性感染者隔离至检测阳性后 72 小时,食品从业人员等特殊人群需两次便检阴性才能复工;第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患者应使用单独餐具和生活用品,不带病做饭、照顾老人和幼儿;第六,对污染环境及时消毒,需用含氯制剂消毒,酒精消毒无效,呕吐物清理时要戴手套和口罩,污染食物需丢弃,纺织品消毒后再清洗;第七,出现症状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重点预防脱水。
此次沈阳师大的事件,也为校园公共卫生安全敲响警钟。学校作为人群密集场所,需加强供水系统、食品卫生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环境消毒和健康宣教;学生和家长也应提高警惕,掌握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共同筑牢健康防线。毕竟,面对诺如病毒,科学预防才是最有效的 “防护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