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化石群星闪耀时,不养闲“虫”的奇幻演化舞台​

【埃迪卡拉纪:生命演化的奇幻序曲】

在地球生命的漫长史诗中,约7.5到6.35亿年前的“雪球地球”时期,是一段黑暗而寒冷的篇章。那时,冰雪如巨毯般覆盖全球,海洋冻结,山脉冰封,生命活动被极端寒冷和缺氧的环境极度压抑,仿佛置身于生物生存的“黑刀之夜”。然而,当“雪球地球”落幕,冰层消融,大量矿物质随融水涌入海洋,生命犹如脱缰的野马,在埃迪卡拉纪开启了天马行空、怪诞不经的演化戏剧,众多奇特的生物在这片舞台上闪耀登场。

埃迪卡拉纪处于约6.35到5.38亿年前,是生物从单细胞向多细胞、从微小生物向肉眼可见宏体生物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蓬勃的进化活力。蓝田生物群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它位于今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距今约6.35到5.8亿年,保存在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组的黑色页岩中。这里是雪球事件结束不久后的第一个海侵沉积序列的岩层,蓝田生物群不仅包含扇状、丛状生长的海藻,更有具触手和类似肠道特征、形态可与无脊椎动物相比较的后生动物。这些后生动物是宏体生物,化石多为厘米级大小,它们具有扇形结构,基部有球形固着器,下部茎由丝状体组成,上部为冠,由类似触手的非分支带组成。它们栖息在台地边缘或台地深水区域,凭借球形固着器固着于海底,稳定且富氧的底栖环境为它们的繁殖与生存提供了理想条件,它们以有性繁殖为主,子代能在母体周围定居生活。蓝田生物群的发现,为人们认识真核生物从单细胞迈向多细胞演化历程打开了大门,填补了单细胞生物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间的证据空白。

三星盘虫也是埃迪卡拉纪的标志性生物,化石约5.5亿年前发现于俄罗斯、南澳大利亚等地。它外观近似球形,直径约2到4厘米,呈三重对称性,有三个镜像对称的凸起分支,每条主分支有次级分支,形成“触手边缘”,主分支顶端还有明显突出的“大疱”。其三重对称性与现代大多数生物的双侧对称性大不相同,在现存动物门中更是前所未见。学者通过流体动力学计算和模拟推测,悬浮摄食是它最合理的摄食模式。当洋流遭遇三星盘虫时,尾迹形成的漩涡能使水中悬浮颗粒沉积在顶点圆形凹陷附近,便于它捕获微粒吞食。悬浮摄食在水生食物链中是关键的第一环节,三星盘虫的出现表明埃迪卡拉生物的摄食策略比人们认知的更为多样化,它可能还发挥了基本生态系统工程师的作用。

埃迪卡拉纪涌现出大量软体动物化石,它们大多带有固着器,营底栖固着生活,形态酷似植物,虽无口腔与肛门,却已具备肠道特征。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呈三重对称性的生物、拥有有机外骨骼的生物等,生命呈现出多元发散的演化趋势,仿佛在进行一场伟大的自然试错。尽管这些生物大多在不久后走向灭绝,但它们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奏响了序章,是生命演化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埃迪卡拉纪,无疑是生命演化舞台上群星闪耀的奇幻时代。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