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我大半辈子的积蓄啊,就这么没了……” 钟祥市民郑某回想起自己的被骗经历,声音哽咽,满是悔恨。2021 年 11 月,在微信好友诱导下,郑某下载投资理财 App,起初小额获利并成功提现,可当投入 30 余万元后,却发现无法提现,至此才惊觉陷入诈骗陷阱。谁能想到,这起看似普通的投资骗局,牵出了一个隐藏在 “金三角” 的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集团,背后的真相令人触目惊心。

经公安机关初步研判,这是一起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诈骗窝点位于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随着侦查深入,“博睿” 跨境电诈集团逐渐浮出水面。由于案件涉及境外取证难、人员关联复杂、资金流向杂乱等问题,2022 年 8 月,钟祥市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取证。“犯罪嫌疑人用代号隐匿身份,厘清犯罪集团组织架构成为当务之急,否则后续打击将无从谈起。” 办案检察官翻阅 100 余册卷宗,围绕 “犯罪集团架构、资金流向、人员关联” 三大核心问题,提出取证意见,为精准打击奠定基础。
随着调查推进,“博睿” 电诈集团的严密体系逐渐清晰。该集团由福建籍陈某与其合伙人共同出资建立,经过多轮内部洗牌,形成了顶层 “金主” 隐身幕后、上层 “股东” 靠前指挥、中层 “组长” 分别管控、下层 “员工” 具体实施的架构。集团内部人事行政、财务、技术、客服等职能部门一应俱全,还有多个业务组,构建起完整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
“他们伪装成 30 岁左右的行业精英,通过社交软件筛选目标。” 办案检察官介绍,集团实行集中食宿、统一管理,成员均经严格培训。先与被害人建立信任,再用 “小额获利” 诱骗其进入虚假投资平台,操纵涨跌、限制提现,得手后迅速通过地下钱庄转移、洗白赃款。为摸清集团架构,实现全链条打击,办案检察官将同案犯代号与笔录反复比对,结合电子数据,绘制出涵盖 4 层组织架构、5 个职能部门、17 个业务组的犯罪网络图谱,成为后续精准量刑的 “导航图”。
2022 年 12 月,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新难题出现。侦查初期仅锁定 4 名被害人,与庞大的电诈集团作案规模严重不符,多数涉案金额仅有单方供述。若按现有证据量刑,与犯罪危害程度不匹配。为夯实证据基础,检察院向公安机关退回补充侦查,提出 90 条补侦意见,通过组织同案犯辨认、关联案件串并分析,成功关联三起诈骗案件。通过深度挖掘电子数据,提取到关键证据 ——“入金表”,记录了诈骗时间、数额、员工代号等。检察官组织犯罪嫌疑人对 “业绩” 指认,让证据形成闭环。今年 1 月,经钟祥市检察院提起公诉,陈某等主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案件审查过程中,检察官发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意见书中,多名曾在老挝金三角特区从事诈骗活动的犯罪嫌疑人未被列明。“全链条打击,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环节。” 钟祥市检察院及时制发建议书和通知书,纠正漏捕 11 人,纠正漏诉 9 人。针对部分嫌疑人刻意回避偷越国(边)境情节,检察官结合电子数据深挖出入境轨迹,确认 13 人偷越国(边)境事实,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目前这些犯罪嫌疑人均已获刑。
“退赃挽损是被害人最迫切的期盼。” 案件审查期间,检察机关将此作为工作重点。根据犯罪嫌疑人在集团中的地位作用,分类分级划定量刑档次,对主动退赃退赔的依法从宽,对拒不退赃者从严惩处。目前,已有 32 人主动退赃退赔。
截至目前,由公安部督办的 “7・29” 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系列案件取得阶段性成果,60 余名被告人先后获刑,涉及诈骗金额超 5000 万元。这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有力惩处,更是对社会的郑重警示:跨境电诈虽手段隐蔽、危害巨大,但在司法机关的不懈努力下,必将无所遁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