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家肌肉“健而不美”:实用至上背后的训练密码

在健身与格斗的世界里,肌肉往往是力量的象征。当我们看到健美运动员那轮廓分明、线条优美的肌肉时,会不禁赞叹其美感。然而,格斗家的肌肉却常常给人“健而不美”的印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健美与格斗:不同起点与发展

健美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施瓦辛格之前,健美运动员大多只能“孤芳自赏”,外界对他们的看法也多是负面的,认为他们是靠激素催生出的“怪物”,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审美中根深蒂固。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健美界的黄金法则——韦德训练法则走向成熟,健美运动才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阿诺德·施瓦辛格等健美巨星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格斗界也在不断发展,格雷西家族在格斗界声名远扬,李小龙在动作电影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格斗界对于肌肉训练的接受则更为艰难。直到上世纪90年代,霍利菲尔德接受系统的肌肉训练,依然在拳击界引起了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发达的肌肉不仅不会让力量更大,反而会影响速度和灵活性,巨大的块头还会消耗更多体能。但UFC的大块头格斗家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事实上,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在不增加体脂的情况下,肌肉增长不仅能增加力量,还能提升速度和灵活性,同时也能增强抗击打能力。

训练目标:实用与美观的分野

高水平格斗运动员虽会依照韦德法则进行力量练习,但训练目标与健美运动员截然不同。健美运动员追求的是外在视觉的感官,他们注重肌肉的线条、对称性和整体美感。比如,他们会想尽办法限制斜方肌的过度生长,以塑造出宽阔的肩膀视觉效果,同时着重增加三角肌,让肩部看起来更加挺拔。而对于腰腹肌肉,健美运动员追求的是细小的腰腹,以呈现出古希腊雕塑般的倒三角体型,因此会使用复合运动来锻炼腰腹肌,降低体脂以展现出清晰的腹肌。

格斗运动员则更注重肌肉在实战中的实用性。对于他们来说,强壮的斜方肌可以保护颈部,加强手臂拉拽的力量,在近身柔术中尤为重要,所以斜方肌是训练的重点。而三角肌在格斗中意义相对较小,其受重视程度不如斜方肌。腰腹部在实战中属于薄弱部位,厚实的腰腹虽然在外观上不够美观,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保护,所以格斗运动员常常拥有“水桶腰”。

训练内容:力量与全面的平衡

韦德法则认为,少次数、大重量有利于提高力量,中等次数、中等重量有利于发达肌肉,而多次数、小重量有利于提高耐力。健美运动员的唯一目标是发达肌肉,他们会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发达肌肉的训练中。而格斗运动员需要同时提高力量、肌肉、耐力,并且还要进行抗击打训练,能够真正用于发达肌肉的训练时间比重相对较小。因此,格斗家的肌肉发达程度通常比不上健美运动员,其肌肉的观赏性和美感也大打折扣。

格斗运动发展至今,肌肉训练已成为运动员和爱好者不可或缺的训练内容。科学规范的训练不仅推动了健美运动的发展,也为格斗运动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格斗家“健而不美”的肌肉,正是他们追求实战实用的体现。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