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奶茶火了!年轻人带飞中医经济,9 年中医馆增 13 倍,2028 年养生饮市场将破百亿

“秋天第一杯奶茶,我选红枣桂圆中药款!” 当年轻人的社交圈被中药奶茶、乌梅汤刷屏,当 90 后、95 后成为三伏贴消费主力,曾经被视为 “长辈专属” 的中医,正以全新姿态融入年轻生活,更带火了千亿规模的中医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中医馆数量从 2015 年的 3000 余个增至 2024 年的 4.2 万个,9 年增长约 13 倍;中式养生饮市场规模预计 2028 年将突破百亿,中医这股 “东方力量”,正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掀起经济热潮。

中医养生的 “年轻化转向”,从一杯杯爆火的中式饮品可见一斑。2023 年夏天,浙江中医院推出的乌梅汤 3 天卖出 20 多万帖,2024 年 “2.0 版本” 上线 24 小时销量破 115 万帖,今年开售 5 分钟就卖断 1 万贴,其中 80% 消费者是 20-35 岁年轻人。到了秋冬,红枣、桂圆、枸杞等中药材熬制的 “中药奶茶”,更是借着 “秋天第一杯奶茶” 的热度出圈,成为年轻人的时令新宠。不止于此,元气森林推出的红豆薏米、红枣枸杞 “元气自在水”,2024 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盒马联合同仁堂等品牌,半年推出近 20 款养生饮,中式养生饮市场年复合增速预计超 88%,年轻人的 “养生刚需” 正重塑饮品消费格局。

除了日常饮品,中医诊疗与养生服务也成了年轻人的 “健康新选择”。美团数据显示,今年入伏前夕,三伏贴销量环比增长 176%,上海、广州等 “火炉城市” 销量领先,90 后、95 后用户占比超一半。中国青年报 2023 年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青年尝试过中医诊疗法;美团去年双十一数据也显示,中医养生类产品消费人群中,18-30 岁人群占比达 52%。年轻群体的青睐,直接带动中医馆业绩攀升 —— 连锁中医馆品牌固生堂 2025 年上半年总门诊人次 274.7 万,同比增长 15.3%,净利润 1.95 亿元,增幅达 41.6%。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也从 2017 年的 5.4 万个增至 2023 年的 9.2 万个,2024 年全国中医类总诊疗量超 16 亿人次,中医正从 “小众选择” 变为 “大众健康管理方式”。

中医经济的火热,还延伸到文旅、AI 等多个领域,形成 “多点开花” 的产业生态。在杭州大运河桥西历史街区,方回春堂将中医馆与文创店结合,游客既能参观中药材展柜、体验义诊,还能打卡盖章;胡庆余堂推出 “三师合一” 药膳馆,医师开方、药师配方、厨师烹饪,杭州亚运会期间吸引众多外国友人打卡,成了网红养生地。2023 年磐安县中医药产业产值达 92 亿元,接待游客超 100 万人次,中医文旅正成为新赛道。与此同时,“赛博中医” 悄然兴起 —— 方回春堂等中医馆引入 AI 诊疗设备,年轻人只需拍摄面部、舌苔照片,几分钟就能获得中医体检报告与调理建议。截至 2023 年末,国内 1.26 万家中医 AI 供应商已售出超 10 万台 AI 一体机,AI 中医企业还冲击港股,试图抢占 “AI 中医第一股” 席位。

中医经济的崛起,是需求、政策与文化的 “三频共振”。一方面,84.4% 的人存在超重、失眠、心理压力等亚健康问题(《2024 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报告》),中医 “治未病” 的调理思维契合需求;另一方面,国家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 “五个全覆盖”,2025 年中医馆社区覆盖率已达 99.6%,政策为产业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提升,当中药奶茶、三伏贴成为社交符号,中医不再是古老的医理,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

从一杯中药奶茶到千亿产业,中医经济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预计 2029 年中药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超 2 万亿元,2030 年中医药健康产业规模有望达 4.8 万 – 6.4 万亿元。当年轻人捧起养生饮、走进中医馆,这场跨越千年的 “中医养生局”,不仅带火了经济,更让传统智慧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