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血压135/85毫米汞柱,这不算高血压”,很多人或许还抱着这样沾沾自喜的想法。但事实上,多项权威研究早已颠覆了我们对血压的传统认知:超过120/80这条线,身体可能已经拉响警报!

血压新标准:控压目标可以更严格
2025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发表的重磅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患者,将血压(高压/收缩压)控制得更低,如降到120或130毫米汞柱以下,相较于传统标准(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对心脏、大脑和血管的好处更大,且利远大于弊。
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6项高质量的全球大型临床试验,将参与者分为强化降压组(目标是让血压高压<120毫米汞柱或<130毫米汞柱)和标准治疗组(目标是让血压高压<140毫米汞柱)。经过平均3年多的跟踪,严格降压的人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显著更低,甚至全因死亡率也降低了。相对年轻的患者(<65岁)、有卒中病史的患者、没有慢性肾病的患者以及低压/舒张压≥70毫米汞柱的患者,从严格降压中获得的额外好处更加明显。这提示我们要更积极地管理血压,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力争将血压降到更理想的目标。
血压超120/80,疾病风险悄然上升
2025年4月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一项涉及我国360万人随访8年的大型研究显示,只要血压超过120/80毫米汞柱,患上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就会上升。与血压低于120/80毫米汞柱的人相比,血压在130 – 139/85 – 89毫米汞柱的人死亡风险增加4%,因心血管问题死亡的风险增加28%,脑出血死亡风险大幅上升75%;血压在120 – 130/80 – 85毫米汞柱之间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高出14%,脑出血死亡风险增加43%。这再次提醒我们,血压不是等到“高了”才要注意,只要超过120/80,风险就已经在悄悄增加。
严格控制血压,好处多多
严格控制血压能带来诸多好处。2020年《JAMA心脏病学》研究表明,将收缩压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以下,可使高血压患者预期寿命延长6个月至3年;2023年《中国循环杂志》研究指出,年轻人血压超过120/80毫米汞柱,早发心脏病风险升高;2025年8月《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研究发现,心血管风险高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至<120毫米汞柱可将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一半;2021年《美国肾脏病杂志》研究显示,收缩压在120 – 129毫米汞柱、130 – 139毫米汞柱以及≥140毫米汞柱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恶化风险分别增加10%、20%和43%;2021年《老龄化神经科学前沿》研究提示,血压偏高但在正常推荐范围内的人有加速大脑老化的风险。
控制血压的10个小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主治医师李慧娟分享了有效降压的“小妙招”,包括严格限盐、饮食增钾、采用DASH饮食模式、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证睡眠、心理调节、定期监测和按时用药。
血压超过120/80,健康风险就已悄然存在。我们应重视血压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守护自己的健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