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购买食用油时,常常一买就是一大桶,一用就是半年甚至一年。然而,食用油开盖后的保存期限,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得多,那瓶身上标注的18个月保质期,究竟能否等同于开封后也能吃18个月呢?

瓶身保质期≠开封后保存期
食用油瓶身上标注的18个月保质期,依据《GB 7718 –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指的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能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也就是说,这18个月是从生产日期开始,在合适的贮存条件下,食用油可在市面上售卖且品质有保障。但一旦开盖,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油脂在室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虽然密封能延缓氧化速度,可我们日常使用食用油时,每天数次从油瓶倒油,空气不可避免地进入油瓶,会加速食用油的氧化酸败。此外,光线和贮存温度也对油的氧化速度影响显著。任何光线,包括阳光和灯光,都可能触发光氧化作用;温度每提高10°C,油脂的氧化速度会加快一倍。如果食用油放在窗台边、靠近灶台等温度高、光线强的地方,氧化酸败速度会更快。
食用油变质的危害
食用油氧化后,其氧化产物会对食用油的风味、色泽和组织产生不良影响,破坏营养品质,缩短使用期限,还会让油散发出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哈喇味”。部分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酸败的食用油,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病、人体衰老、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虽然现实中这种情况较少,但食用变质油仍会带来额外健康风险,尤其要注意避免让孩子吃到。
不同食用油开封后保存期限差异大
2011年国内一项研究对不同家庭油样测定发现,开封两个月后,未添加抗氧化剂的大豆油、葵花籽油氧化值远超国标规定标准值,已不能食用;未添加抗氧化剂的花生油、玉米油虽未超国标,但已相当接近,最多再吃一个月;而添加了抗氧化剂TBHQ的菜籽油、调和油开封2个月后氧化值增加少许,大概率还能再吃几个月。
这涉及到是否添加抗氧化剂以及油的品种两个重要因素。市售食用油通常会添加适量抗氧化剂来延缓氧化速度,常见的合成抗氧化剂有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天然抗氧化剂有天然维生素E等。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抗氧化剂含量越多,氧化稳定性越强。同时,油的品种也有影响,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的植物油,如亚麻籽油、紫苏油、核桃油,氧化速度通常更快;而有些油本身天然含有抗氧化成分,如菜籽油含维生素E、芝麻油含芝麻酚等,氧化稳定性会强一些。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和检验局网站数据显示,部分植物油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有参考保存期限,但实际情况中,食用油的氧化酸败程度受光、热、氧、水、微生物、金属离子等多种因素影响,也与取用频率息息相关,真实保存期限可能长于或短于表格参考值。
建议:科学保存与合理购买
建议大家在开封食用油时,在瓶身贴上标签注明开瓶时间,并按瓶身说明妥善保存。一般来说,把食用油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密封保存较好,放冰箱虽能延缓氧化速度,但可能导致油凝固结晶,取用不便。此外,建议每次购买小容量食用油,短时间内用完。如果买了大桶油,要留意油的性状和气味有无改变,保存得当的话,几个月内通常没问题。总之,不能单纯依据瓶身18个月保质期来判断开封后食用油的食用期限,要科学对待,保障饮食健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