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中国市场“存在感薄弱”的赛百味,如今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开启了令人瞩目的逆袭之旅。从门店数量增长缓慢到创下年度开店纪录,从门可罗雀到“遍地开花”,赛百味的这场翻身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高光背后的战略重启
赛百味的历史堪称辉煌,1965年由17岁的弗雷德·德卢卡以1000美元路边摊起家,1968年更名为“赛百味”后以加盟模式迅速扩张,巅峰时期在全球112个国家拥有约4.5万家门店,远超肯德基和麦当劳。然而,在中国市场,它却遭遇了滑铁卢。1995年进入中国,比麦当劳晚5年,比肯德基晚8年,但门店数量和品牌影响力长期落后。究其原因,性价比劣势明显,三四十元一个的三明治与肯德基、麦当劳的“穷鬼套餐”相比毫无竞争力;加盟模式僵化,店面小且服务质量难统一;主打的冷餐三明治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本土化营销缺位,未能真正融入中国市场。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赛百味与上海富瑞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新的总特许经营协议,计划未来20年在中国大陆开设近4000家新店,将整体规模扩大7倍。同年11月,上海中国大陆首家旗舰店开业,采用全新“潜水艇”概念设计,引入全球精选菜单,富瑞食还将拓展策略重点转向直营店模式。“扩张”与“直营”成为赛百味在中国发展的关键词。
本土化转型:产品与营销的双重变革
赛百味的本土化转型首先从核心产品改良入手。易主后的品牌打破固有思维,推出鲍鱼大虾三明治、麻辣双椒酱等符合中国胃的新品及配料,还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打造低价策略的早餐和下午茶组合,上架儿童餐等并调整尺寸。在产品线拓展上,根据健康饮食趋势,新增能量碗、能量卷等品类,以“自由搭配”为核心卖点提升性价比,同时提高产品上新频率,强调面包每日现烤,推出促销活动并加入抖音直播团购。
营销方面,赛百味积极融入本土互联网文化。推出“赛门四不文学”,利用社交媒体话题和网友自发的“赛门文学”扩散传播。官宣吴磊为代言人,推出联名新品系列,还涉足IP营销,与韩国漫画IP JOGUMAN联名,邀请刘畊宏担任“新鲜体验官”等。线下体验也大力升级,从加盟主导转向直营为主,新门店营造自然健康氛围,空间更宽敞,兼顾不同用餐需求。
挑战与未来:系统竞争力的考验
尽管赛百味取得了突破,但面临的竞争愈发复杂。麦当劳、肯德基等加码健康轻食,中式快餐推出“减脂套餐”,咖啡品牌和生鲜零售也纷纷入局。其前端创新依赖后端供应链与数字化体系支撑,“面包每日现烤”和“食材自由搭配”对供应链要求极高。价格策略处于尴尬区间,需构建更具弹性的价格体系。同时,要从“促销驱动”转变为“用户运营”,实现持续增长。
在加速扩张中,早期门店升级改造压力大,直营模式成本高拖慢下沉市场扩展速度,进军三、四线城市需平衡品质与成本敏感度。赛百味若想实现“万店目标”,需在规模扩张与品牌一致性之间找到稳健平衡策略。
赛百味的翻红是本土化突围的成功,但在中国市场,国际品牌仅靠全球化光环已无法成功,做好本土化也只是拿到参赛资格。赛百味的下半场竞争,将更加考验其系统性运营效率、深度产品创新、数字化能力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战略柔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