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光瓶酒之王”牛栏山凭借亲民的价格和广泛的消费群体,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硬通货”,顺鑫农业也凭借牛栏山在白酒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如今顺鑫农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双杀”,白酒与猪肉两大主业全面失血,三年三换帅也难挽400亿市值的败局。

双主业崩盘:业绩惨不忍睹
8月28日晚,顺鑫农业交出了一份惨淡的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45.9亿元,同比下滑19%;归母净利润1.7亿元,暴跌59%,单看二季度更是巨亏1.09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3倍。
白酒业务作为基本盘,上半年收入暴跌23%,与五年前同期相比规模已萎缩四成。核心大单品“白牛二”销量暴跌33%,库存却暴涨超过6倍。2025年上半年,顺鑫农业白酒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暴跌23.25%,高、中、低档酒全线溃退,营收分别下滑12.32%、21.87%和25.41%。“白牛二”上半年销量同比暴跌33%,产量大砍近六成,产销量暴跌导致库存量同比暴涨652%,渠道堵塞,经销商信心崩溃,公司合同负债同比锐减33.5%。被寄予厚望的升级产品“金标陈酿”也未能扛起增长大旗,上半年销量和产量分别下滑5%和30%。牛栏山不仅在北京大本营市场失守,外埠市场也溃不成军。
猪肉业务同样惨淡,毛利率跌至0.01%,几乎是在“贴钱赚吆喝”。
管理层动荡:战略连贯性遭破坏
如果说外部竞争是顺鑫农业面临的压力,那么内部管理的持续动荡则是其衰败的根本原因。短短两年多时间,总经理一职三度易主。2022年6月,安元芝辞职,李秋生接任;2025年5月,李秋生因“个人原因”辞职,董事长李颖林短暂代行总经理职责;2025年7月22日,康涛被聘任为新一任总经理,同时兼任董秘。
如此高频的核心管理层变动在国内上市公司中极为罕见。每次换帅都伴随着战略方向的急转弯,前任规划未落地,新帅就带来全新打法,严重破坏了战略连贯性。新帅康涛上任后,面对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稳低端、冲高端”的“双轮驱动”战略失败,低端基本盘被蚕食,高端化转型艰难,猪肉业务也成了“流血点”。
频繁的人事震荡让内部员工人心惶惶,外部经销商和投资者信心尽失。知名基金经理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上半年疯狂减持超过2666万股,减持比例高达八成,北上资金也在持续抛售。
坠落原因:行业与自身因素交织
顺鑫农业从2019年的百亿巅峰,到如今营收、利润双双暴跌,股价从高点蒸发超400亿元,固然有行业周期的因素。白酒行业进入存量厮杀的“寒冬”,高端酒企放下身段“降维打击”牛栏山的光瓶酒市场,2022年白酒新国标将“白牛二”逐出“白酒”行列,冲击其品牌根基。但管理层的持续动荡与战略摇摆,无疑是加速其衰败的核心原因。
在行业竞争加剧和内部管理不善的双重夹击下,顺鑫农业想要重拾往日辉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未来,顺鑫农业需要稳定管理层,明确战略方向,提升产品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市场中重新站稳脚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