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办公室,白领郑雨撕开一包魔芋爽;赶项目的大学生小卡灌下两瓶东鹏特饮;刚下班的李愿冲进商场,为泡泡玛特盲盒驻足 ——2025 年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这三样看似不相关的产品,却组成 “爽感三件套”,以 “即时满足” 的情绪价值,精准拿捏年轻人的钱包,让卫龙、东鹏饮料、泡泡玛特三家企业业绩逆势飙升。

“爽感三件套” 的逆袭,始于对年轻人情绪需求的精准捕捉。卫龙上半年以魔芋爽为核心的蔬菜制品板块收入超 21 亿元,占比飙升至 60.5%,远超传统辣条;东鹏饮料营收突破 107 亿元,净利润 23.75 亿元,创历史新高;泡泡玛特旗下 LABUBU 所在的 THE MONSTERS 营收暴涨 668%。这组亮眼数据背后,是年轻人对 “安全爽感” 的集体追逐:辣条的辣味刺激释放压力,功能饮料的提神效果应对熬夜,盲盒的拆箱惊喜治愈焦虑,三者共同构成 “短平快” 的情绪消费闭环。
卫龙的突围,在于把 “辣” 玩出了新花样。从曾经的透明塑料袋包装,到如今对标 “苹果风” 的简约设计,卫龙撕掉 “垃圾食品” 标签,更抓住年轻人 “健康解馋” 的需求。魔芋爽凭借低卡、高纤维的特点,成为加班、追剧时的 “解压神器”,甚至被网友开发出 “魔芋爽拌面”“魔芋爽拌饭” 等新吃法。面对盐津铺子、洽洽食品等企业的跟风入局,卫龙又推出 “0 脂酸辣风吃海带”,持续加码健康零食赛道,巩固品类优势。
东鹏饮料则靠 “性价比” 打赢功能饮料之战。早期瞄准货车司机、蓝领工人等群体,500 毫升大包装定价 5-6 元,比红牛性价比更高;如今凭借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的洗脑广告,渗透进白领、学生圈层。为应对消费者对高糖的顾虑,东鹏今年 7 月推出无糖版新品,换用白色包装传递清爽感,还添加新成分主打 “活跃神经细胞”,精准适配脑力劳动者需求。即便面临魔爪等竞品的冲击,东鹏仍以 “便宜大碗” 的优势,稳居国内能量饮料销量榜首。
泡泡玛特的魔力,在于打造 “可控的惊喜”。拆盲盒时的心跳加速、抽中心仪款的愉悦感,让年轻人甘愿为 “情绪价值” 买单。李愿这样的资深玩家,甚至会通过 “摇盒” 判断款式,把拆盲盒变成一场充满仪式感的 “自我奖励”。不过,随着 IP 上新变慢、设计同质化,以及热门款在二手市场价格翻倍,部分消费者热情渐退。泡泡玛特也在调整策略,推出 “mini 版 LABUBU”,试图挽回用户注意力。
然而,“爽感经济” 并非毫无隐忧。卫龙面临魔芋赛道拥挤的竞争压力,盐津铺子联名款、缺牙齿爆辣产品分流客源;东鹏特饮虽推出无糖版,但高糖的固有印象仍让部分消费者却步;泡泡玛特则需解决 IP 创新乏力、供应链跟不上需求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年轻人的 “爽感” 需求正在变化,从单纯追求刺激,转向 “健康 + 爽感” 的双重满足,这对企业的产品迭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从卫龙、东鹏到泡泡玛特,“爽感三件套” 的走红,本质是消费从 “物质满足” 向 “情绪满足” 的转变。未来,谁能持续洞察年轻人的情绪痛点,在 “爽感” 与 “健康”“创新” 之间找到平衡,谁就能继续占据年轻人的消费清单。而对年轻人而言,在为 “爽感” 买单时,也需把握尺度,避免陷入 “情绪化消费” 的陷阱,让 “爽感” 真正服务于生活,而非掏空钱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