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娃还在 “神游”?中医 4 个居家小妙招,帮孩子轻松收心归位

开学钟声已响,可不少家长却陷入新的焦虑:孩子上课眼神飘移、写作业坐不住,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完全没从暑假的松弛状态中 “切换” 过来。别着急!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陈佳敏医生指出,孩子这种 “游离状态”,多是假期作息紊乱导致的心神不宁、阳气浮越,用 4 个简单的中医居家小方法,就能帮孩子温和调整,轻松收心回归学习状态。

第一个妙招:睡前泡 “安神脚”,助眠又宁心。很多孩子开学后睡不好,是因为假期熬夜打乱了生物钟,睡前还总想着玩耍,心神难以平静。家长可以在睡前半小时,用 40℃左右的温水给孩子泡脚 10-15 分钟,水位没过脚踝即可 —— 温水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帮身体放松。泡完擦干后,重点按揉脚底的涌泉穴:让孩子蜷起脚掌,脚掌前 1/3 处的凹陷就是这个穴位,用拇指轻轻按揉,每只脚 1-2 分钟,按到皮肤微微发热为止。中医认为,涌泉穴是 “肾经要穴”,按揉它能起到 “引火下行” 的作用,缓解睡前烦躁,让孩子更快进入深度睡眠,为第二天的专注力打好基础。

第二个妙招:喝杯 “定心茶”,清心又助消化。假期里孩子难免吃得多、玩得疯,容易积食上火,进而导致心浮气躁、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可以给孩子煮一杯温和的 “定心茶”:准备百合干 10 克、去芯莲子 10 克、炒麦芽 10 克,加 500 毫升清水,小火煮 20-30 分钟,煮好后加少量冰糖调味即可。百合和莲子是中医里的 “清心高手”,能帮孩子缓解烦躁情绪,让心神更安定;炒麦芽则能消食化积,避免积食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干扰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如果正感冒、腹泻,就暂时别喝了,等身体恢复后再调理。建议在下午或睡前 2 小时给孩子喝小半杯(约 100 毫升),既能安抚情绪,又不影响正常饮食和睡眠。

第三个妙招:调整作息 “调频”,打好专注力基础。假期 “晚睡晚起” 的习惯,让孩子的生物钟完全 “跑偏”,开学后难以适应早起上学的节奏,白天自然容易走神。家长要帮孩子慢慢调整作息:把入睡时间逐步提前到晚上 9:30-10:00 前,早上按上学时间正常叫醒,哪怕周末也别让孩子睡懒觉,避免生物钟再次混乱。同时,减少孩子的电子屏幕时间 —— 手机、平板里的动画和游戏会让大脑一直处于 “兴奋模式”,不利于切换到学习所需的 “专注模式”。可以多陪孩子做些安静的活动,比如亲子阅读、拼拼图、搭积木等,让大脑在温和的刺激中慢慢适应 “慢节奏”,为课堂专注力做好铺垫。

第四个妙招:按揉 “定神针”,日常保健稳心神。如果孩子上课容易走神、写作业时坐不住,家长可以随时帮孩子按揉 “定神针” 穴位 —— 这个穴位组由 3 个点组成:在孩子印堂穴上半横指(约 5 分)处,以及双侧阳白穴上半横指处。让孩子坐好或平躺放松,家长用拇指指腹,以孩子感觉舒服、微酸微热的力度,在每个穴位轻轻打小圈按揉或点压,每个穴位 1-2 分钟。早上学习前按揉,能帮孩子快速集中注意力;孩子烦躁时按揉,能及时平复情绪;晚上睡前按揉,还能辅助睡眠。每天坚持 1-2 次,能有效帮孩子稳住心神,减少 “神游” 频率。

陈佳敏医生提醒,孩子开学后出现 “慢半拍” 很正常,家长别急于求成、反复催促,否则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让 “收心” 变得更难。这 4 个中医小方法都很温和,不需要特殊工具,在家就能操作,关键是坚持一段时间,给孩子足够的适应期。当孩子的作息规律了、心神安定了,自然能顺利从 “假期模式” 切换到 “学习模式”,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