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 个日夜,他用生命诠释 “医者无国界”

1938 年的春寒中,“亚洲女皇号” 邮轮缓缓驶离加拿大温哥华港,一位加拿大胸外科医生告别生活近 50 年的故土,毅然前往中国。他,就是诺尔曼・白求恩。彼时的中国,正深陷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白求恩在给前妻的信中写道:“中国最迫切需要我。” 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成为了他此后 674 个日夜在中国无私奉献的誓言。

白求恩一路辗转,从香港到武汉,再到延安,最终走进晋察冀边区,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他带来的手术刀、打字机和照相摄像机,成为了他在战火中救治伤员的 “武器”。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白求恩不仅用精湛的医术拯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还积极投身于医院建设、学校创办和教材编写工作,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医护人才。

在山西省灵丘县杨家庄村,白求恩被军民鱼水情谊所感动,建立了特种外科医院。一天深夜,一名伤员股动脉出血,情况危急。白求恩毫不犹豫地说:“我是 O 型血,抽我的。” 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感染了周围的人,随后村民们组成了流动输血队,“人民血库做银行,百姓火炕做病床” 的歌谣在太行山上传唱。

1939 年春天,齐会战斗打响。白求恩坚持将急救站设在离火线仅七里地的屯庄,他说:“离火线越近,抢救效果越好。” 在战斗中,他连续工作 69 个小时,和大家一起施行手术 115 例,成功抢救了七一六团一营三连连长徐志杰等众多伤员的生命。

然而,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和恶劣的医疗条件,最终还是让白求恩倒下了。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他不慎划伤手指,随后因感染患上脓毒败血症。即便如此,他仍牵挂着前线的战士,嘴里不停重复着:“凡是头部和腹部受伤的,必须抬来给我看,我睡了,也要叫醒我。”

1939 年 11 月 12 日,白求恩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在遗言中写道:“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近两年是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86 年后的今天,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他的话语成为了医生入职的第一课,他留下的医学教材,也化作了医者基因里的职业信仰。

白求恩在中国的 674 天,是他用生命书写的壮丽篇章。他跨越国界,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中国的抗战事业,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中加友谊的永恒象征。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什么是大爱无疆。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