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部热门电影便能轻松掀起观影狂潮,让票房数字一路飙升。但如今,似乎没有哪部影片能轻松扛起票房大旗。2025 年暑期档,这场电影行业的年度盛事,起初便陷入了令人揪心的票房困境。从 6 月 1 日起的一个半月里,63 部影片陆续登场,却无一能突破 5 亿元票房大关,累计票房仅勉强超过 30 亿元,创下近十年同期(除 2020 年特殊情况外)的最低纪录。观众们似乎对电影失去了往日的热情,电影院里空位增多,爆米花销量下滑,电影行业仿佛被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那么,当票房遇冷成为常态,电影究竟还能依靠什么来吸引观众、重焕生机呢?

暑期档 “逆袭”:从低谷到高潮的艰难反转
暑期档,本应是电影市场的黄金时期,却在今年遭遇了 “开门黑”。进口大片方面,《侏罗纪世界:重生》承载着系列前作的辉煌口碑与观众期待,本有望成为票房爆款,但上映初期表现平平,直到 7 月 19 日才艰难突破 5 亿元票房;“滚导” 的《超人》作为 DC 宇宙重启之作,以及《碟中谍 8》作为完结篇,都曾让业界满怀期待,然而最终的市场反响却不尽如人意,“期待有多高,跌得就有多重”。国产影片同样未能幸免,全明星阵容的《酱园弄・悬案》和陈思诚监制的《恶意》口碑崩塌、反响平平;饶晓志的《无名之辈 2》票房惨败,还砸了前作的招牌;追光动画的《聊斋:兰若寺》表现也差强人意。就连提档延档、激烈争夺排片的《你行!你上!》《长安的荔枝》和《戏台》,上映后也未达到预期,姜文的《你行!你上!》更是折戟沉沙。
转机出现在 7 月 25 日,《南京照相馆》横空出世。影片开画前预售便突破 8000 万元,加上点映成绩,未映先破亿,这一成绩自半年前春节档后便再未出现。正式公映首日,170 万人次涌入影院,凭借 21.6%的排片占比拿下当日 37.5%的票房,随后周末观影人次持续攀升,单日票房连续过亿,一举打破近两个月的票房低迷局面。正如院线排片经理康乐所言:“《南京照相馆》就像一针强心剂,把低迷的暑期电影市场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此后,《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等影片也相继发力,让暑期档票房逐步回升,截至 8 月 24 日,累计票房达 110.02 亿元,与去年成绩差距逐渐缩小。
票房之外:电影市场的新趋势与新希望
抛开票房数字,今年暑期档其实亮点颇多。从影片类型来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态势。不仅有传统的《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神奇四侠:初露锋芒》等类型片,还纳入了严肃题材的《南京照相馆》、面向中老年观众的《戏台》,甚至连惊悚恐怖片《死神来了:血脉诅咒》也走进了院线。影片整体质量更是上乘,《新・驯龙高手》《F1:狂飙飞车》《蜡笔小新:大人王国的反击》《罗小黑战记 2》《戏台》《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等 8 部影片豆瓣评分超 8 分,《坏蛋联盟 2》《长安的荔枝》《碟中谍 8》等评分也在 7.5 分以上,被不少评论称为 “史上口碑最佳暑期档”。
在商业层面,电影消费模式正悄然发生转变。影视区自媒体博主阿甘认为:“电影已从文化娱乐消费转变为文化事件消费。如今,电影若想成为爆款,必须成为文化事件。” 如《南京照相馆》,从剧情细节到故事原型,从镜头处理到观影人群讨论,多次登上热搜,各类社交平台上相关用户生成内容多达 280 余万条,小红书上关于其评价的帖子就有 47 万篇,成功引发全民热议,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同时,内容下沉程度也成为决定电影商业命运的关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三、四线城市电影市场占比持续扩大,2025 年上半年已达整体的 45.7%,且四线城市同比增幅显著。成功的影片如《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达 40%左右,而《你行!你上!》《酱园弄・悬案》等失利影片份额则相对较低。
新闻总结
2025 年暑期档电影市场虽历经波折,但最终实现了低开高走。它让我们看到,在当下,单部影片已难以凭借明星阵容、IP 效应等传统手段撑起票房。电影想要成功,需紧跟消费趋势转变,打造能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文化事件,精准把握下沉市场需求。同时,多元化、高质量的内容供给是基石,只有不断创新叙事方式、提升影片品质,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细分需求,电影行业才能在票房遇冷的大环境下,找到新的发展路径,重燃观众热情,实现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未来,电影市场必将朝着更加理性、多元、成熟的方向迈进,而那些真正用心创作、贴合观众需求的电影,也必将在这片市场中收获应有的成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