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人身险领域正经历一场重大变革。9 月 1 日,人身险预定利率正式下调,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保险行业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保险代理人忙得不可开交,工作时长、对话次数周周攀升,产品销售 “喜报” 频传,部分地区产品投保 “双录” 甚至从白天排到晚上八点半,足见市场对此次调整的高度关注。

预定利率下调,保险市场风云突变
今年 7 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消息,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 1.99%。此前,1 月和 4 月发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分别为 2.34% 和 2.13%。根据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当保险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 2 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 25 个基点及以上时,就需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 2 个月内完成新老产品切换。此次调整后,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降至 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 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 1.0%,“2.5% 时代” 就此落幕。
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影响深远。对保险公司而言,意味着未来需要准备更多的责任准备金,但也能使新业务的负债成本更贴合市场真实利率,有助于风险控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产品保费变贵,增额终身寿险、养老年金、教育金等产品的收益率降低。回顾过去十余年间,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从 4.025% 一路下滑至 2.5%,且下调速度明显加快,从 4.025% 下调至 3.5% 历时约 6 年,从 3.5% 下调至 3.0% 仅用了 2 – 3 年,2023 年、2024 年间更是进一步降至 2.5%,如今又迎来新的下调。
分红险崭露头角,成险企转型关键
面对预定利率下调带来的冲击,各保险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策略,分红险逐渐成为行业的 “香饽饽”,成为各家公司的重点发力方向。在近期召开的多家上市险企 2025 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分红险业务被多次提及。
中国人寿总裁助理兼总精算师侯晋表示,今年是中国人寿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涵盖业务、队伍、渠道等多方面转型。由于存在适应期,行业开年新业务发展放缓,但随着销售人员对分红险销售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消费者对分红险的逐渐熟悉,二季度销售已出现回升态势。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也指出,公司已构建完善的综合化经营管理体系,做好了新产品储备、人员培训等工作,能从容应对预定利率调整,预计影响有限,公司整体经营态势良好,本年度将实现价值较快增长。
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称,下半年人保寿险将优化产品结构,聚焦年金险、终身寿险等高价值产品,加快分红险产品转型,防范利差损风险。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郭晓涛表示,平安持续从传统险向分红险转型,有效降低了公司负债成本,且平安的分红险结算利率在市场上颇具竞争力,这得益于资产端的有效配置。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认为,新一轮预定利率调整对分红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短期内可能导致分红险产品竞争力下降、销售难度增加,但从长期看,缩小了分红险与传统险预定利率的差距,使分红险相对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优化业务结构,管控利差损风险,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新华保险总裁、财务负责人龚兴峰指出,在低利率宏观环境下拓展分红险销售是公司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但由于队伍长期未销售分红险产品,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公司成立了分红险转型领导小组,建立了资负联动、前后线协同的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分红险转型。
新闻总结
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为保险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格局,分红险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各大险企纷纷布局分红险业务,试图通过这一产品转型实现突破。然而,分红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让分红险发挥优势,提升销售业绩,有效管控风险,是各险企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分红险能否成功扛起人身险行业转型的大旗,带领行业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增长,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