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都像在恶补暑假作业,加班加点赶在9月1日之前‘交作业’的感觉。”8月31日,一位保险经纪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大倒苦水。原来,这个暑假撞上了预定利率下调倒计时,保险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销售热潮,每日投保量暴增,部分产品更是说停就停。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认定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这是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以来的首次调降。随后,头部险企纷纷带头调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发布公告,将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设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设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设为1.0%。其他保险公司也紧跟步伐,于2025年8月31日24时起不再受理超过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产品投保。8月31日24时,保险业预定利率2.5%时代正式落幕,这是自去年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利率下调。
停售前,保险销售局面异常火爆。部分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的系统在8月31日出现卡顿,双录系统也不例外。保险经纪人工作时长大幅增加,客户购买欲望强烈。保险中介平台下架产品数量高达百款,涉及重疾险、定期寿险、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和分红险等多类保险产品。一位保险经纪人表示,和往常预定利率下调情况接近,产品“停旧上新”会有缓冲期,目前新产品上架数量不多,恢复到之前的数量需要一定时间。
在应对预定利率下调方面,头部险企动作频频。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多家头部险企透露了应对策略和下一步产品发力方向,答案纷纷指向分红险。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表示下半年聚焦年金险、终身寿险等高价值产品,同时加快分红险产品转型;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认为分红险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今年上半年分红险已占据平安集团新单价值的40%;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表示新一轮预定利率调整使分红险相对优势更凸显。民生证券研报也显示,在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背景下,具备“保障 + 收益”属性的分红险产品相对吸引力提升,有望成为寿险主线。
预定利率下调后,消费者面临两难选择。8月31日下架前购买待下架产品,按现行预定利率计算收益,后续按下调后新规则执行,同样一款产品保费会变贵。以一款热销少儿重疾险为例,预定利率调整前,出生满一个月的婴儿保费约2440元,9月1日起将涨至约3294元。保险律师李超表示,新重疾险保费预估上涨15% – 35%,定期寿险预计价格微涨2% – 10%左右,投资理财型产品收益预计下降8% – 20%,保险合同期限越长,预定利率调整对保费和收益变化越敏感。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投保意愿、家庭保障需求和经济收入情况投保,分红型产品虽潜在收益高,但要了解保证部分和红利部分的差异及红利部分的不确定性。
预定利率一再调降,保险业发展空间是否收缩?多家险企高管并不担忧,认为保险业将迎来多重机遇。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指出“十五五”时期是保险行业发展重要机遇期;利明光认为在政府重视和引导下,人身险行业将迈上更高平台;郭晓涛表示寿险进入黄金发展期,能提供财富保值增值、保障及医疗健康养老增值服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认为监管引导和居民保障意识增强将推动保费需求释放。未来,保险公司需加快高质量发展变革转型,提升多方面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多样化。分红险能否接住这波流量,成为寿险市场新宠,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