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的江湖中,每一次重大的交易都如同一场激烈的战役,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近日,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出售事宜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买家名单进一步锁定,博裕资本、凯雷集团、殷拓集团(EQT)、红杉中国等进入最终候选方,春华资本也参与其中且可能合作竞购。这笔预计在10月底前敲定的交易,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消费市场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究竟谁能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胜出,成为星巴克中国新的掌舵者呢?

一、星巴克中国:出售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星巴克中国如今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份额方面,欧睿国际数据显示,其去年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4%,较2019年的34%大幅下滑。外部竞争上,以瑞幸咖啡为代表的本土咖啡品牌凭借“高性价比 + 快周转”模式迅速扩张,2023年瑞幸咖啡销售额超越星巴克中国,成为中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业绩上,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高,星巴克“高端”“体验咖啡”“品牌溢价”模式受到挑战,虽通过降价和推出新产品使中国同店销售额有所增长,但效果有限。
然而,出售中国业务也蕴含着机遇。引入本土资本或战略伙伴,能带来供应链、本地化运营、渠道拓展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对抗本土品牌的攻势。星巴克曾要求意向买家提供多方面信息,综合考量后做出决策,其更务实的或许是实现将门店数量从8000家拓展至20000家的目标。
二、竞购方:实力强劲的“选手”们
进入“决赛圈”的机构个个实力不凡。博裕资本刚买下北京最奢华的SKP;凯雷集团擅长通过品牌运营和区域协同提升价值,曾收购麦当劳中国、日本KFC等餐饮资产;殷拓集团是资金雄厚的欧洲大型私募,有收购雀巢皮肤健康部门的成功案例;红杉中国在年初买下欧洲知名音响品牌Marshall多数股权,且在消费并购上频频发力;春华资本拥有多次参与大型并购项目的经验,如百胜中国、美赞臣中国等,具备帮助国际品牌本土化的能力。
这些机构在各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和丰富的经验,它们的参与使得这场竞购之战格外激烈。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战略考量,都渴望在这场交易中分得一杯羹。
三、交易历程:从拒绝到探索再到微妙变化
星巴克中国卖身的过程充满了波折。2023年9月,时任全球CEO纳思瀚还表示“中国区业务不分拆、不引入战略投资者”,但不到十个月,2024年7月底的全球股东大会上首次松口,称正探索在中国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此前星巴克还面临激进投资者的压力,其发言人声明变相承认了出售计划。今年5月,星巴克表示不考虑全面出售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称将保留中国业务相当一部分股份,不过比例尚不清晰。
四、消费并购:市场回暖与机构表现
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消费市场交易总价值上升超三成,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并购交易额同比增长45%。市场上并购交易消息不断,众多机构参与其中,如高瓴、红杉、博裕等。这些机构在中国市场的经验和表现,成为它们参与国际并购竞争的支点。
红杉中国与星巴克早有缘分,2020年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助力星巴克中国数字化创新。凯雷、博裕、殷拓集团、春华等机构也都有各自的成功案例,它们的实力和业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总结:
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出售进入了关键阶段,博裕资本、凯雷集团、殷拓集团、红杉中国等竞购方实力强劲,各有优势。星巴克中国在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竞争加剧等挑战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出售业务引入战略伙伴,实现新的发展。这场交易不仅关乎星巴克中国的未来,也反映了消费并购市场的回暖和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无论最终谁能胜出,都将对星巴克中国以及中国咖啡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期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星巴克能给出更亲民的价格。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