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界 “顶流” 回归,Jellycat 快闪店引疯狂,入场券炒至 500 元!

当你还在惊叹于普通玩偶几十元的价格时,玩偶界的 “爱马仕”——Jellycat 已在上海掀起了一场疯狂的消费风暴。一张原本免费的快闪店入场券,竟在二手市场被炒到了 500 元的天价,而店内百元起步的玩偶,在二手平台更是能翻数倍卖出,最高可达上万元,这样令人咋舌的价格,却未能阻挡消费者们的热情,究竟是什么让 Jellycat 拥有如此魔力?

近日,英国玩偶品牌 Jellycat 的快闪店再次降临上海,瞬间成为城中热门话题。这家快闪店位于繁华的商业地段,以其独特的 “过家家” 式消费场景,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走进店内,仿佛踏入了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各类造型可爱的毛绒玩具摆满了货架,从萌趣的动物形象到创意十足的食物造型,每一款都让人爱不释手。而最吸引人的,当属店员们充满仪式感的 “表演式服务”。消费者购买玩偶时,店员会将其当作真正的蛋糕或咖啡,用无实物表演的方式,为玩偶 “添加奶油”“撒上糖霜”,在一声声温柔的互动中,将情绪价值拉满,让顾客直呼过瘾。

然而,火爆的人气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了控制客流,门店实行预约制,每周一开放未来一周的预约名额,但往往瞬间就被抢光。对于那些没有抢到预约码的消费者来说,“黄牛” 似乎成了唯一的希望。在快闪店门口,随处可见 “黄牛” 的身影,他们明目张胆地兜售预约码和加价后的玩偶。据现场了解,一个预约码的售价高达 500 元,而店内不同的毛绒玩具,每个加价 100 至 260 元不等。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电子黄牛” 们早在发售前就已开始售卖 “入场名额” 和加价预约的玩偶,加价幅度在 150 至 500 元之间。这种疯狂的炒作行为,不仅让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大幅增加,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Jellycat 创立于 1999 年,最初定位为 “婴幼儿安抚玩具”,主要面向儿童市场。但随着品牌的发展,公司敏锐地发现,成年人对毛绒玩具的热爱同样高涨。于是在 2014 年,Jellycat 果断转型为 “全年龄段玩具”,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走红。如今,Jellycat 的产品定价普遍在百元以上,热门玩偶售价多在三百元至五百元之间,部分限量版或特别款式价格更是高达千元。尽管价格不菲,但凭借其独特的设计、高品质的材料以及能带给消费者的情绪价值,Jellycat 依然拥有众多忠实粉丝。许多消费者为了购买一款心仪的玩偶,不惜排队一小时,只为体验那一次独特的购物过程。

从市场表现来看,Jellycat 的热度持续攀升。2023 财年,其营业收入达到了 2 亿英镑(约合人民币 18.5 亿元),相较于 2020 年增长超过三倍。而在二手市场,Jellycat 的玩偶更是稀缺品,一些原价百元的款式,经过炒作后价格往往溢价数倍,部分特定款式甚至能卖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这种二手市场的高价现象,进一步推动了品牌在年轻消费者中的热度,使得更多人渴望拥有一款 Jellycat 玩偶。

Jellycat 快闪店在上海的火爆,不仅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对于情绪价值和个性化消费的追求,也展现了品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然而,“黄牛” 的炒作行为却给这场消费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规范市场秩序,成为了品牌方和相关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未来,Jellycat 能否继续保持这股热度,在竞争激烈的玩偶市场中持续领跑,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