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电视:昔日巨头缘何风光不再?​​

“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四川长虹曾是几代人记忆中的“彩电大王”,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然而,近年来,这位昔日的电视巨头却似乎陷入了困境,发展势头大不如前。

今年上半年,四川长虹交出了一份看似不错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567.05亿元,同比增长10.28%;实现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78.6%。但仔细分析数据会发现,其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被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属于一次性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实际降至1.61亿元,同比下滑13.41%。这表明四川长虹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电视业务作为四川长虹的核心业务之一,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半年报数据显示,电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2.11%至70.54亿元,而整个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却同比增长1.4%。在市场份额方面,四川长虹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上半年,TCL、海信和小米等品牌出货量位列前三且均实现增长,而四川长虹、海尔和康佳等传统品牌出货量均未超过百万台,合并市占率下降。四川长虹延续颓势,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再降28%至78万台,跌出行业前五。

四川长虹电视市场份额不断缩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较多依赖中低端产品,而行业整体正朝着高端升级。在Mini LED电视逆势增长的背景下,TCL、海信等品牌在高端市场竞争激烈,四川长虹却未能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此外,虽然四川长虹2024年销量中大部分是为小米、华为等品牌的代工业务,2025年上半年以超500万台出货量跻身全球代工前三,但代工模式带来的是微薄利润和研发主导权的丧失,且其自有品牌与代工业务的具体占比未披露。

在电视“价格战”中,四川长虹更像是个跟跑的“陪练”。线上市场被主打性价比的新兴品牌占据,为了维持销量规模,四川长虹等传统品牌不得不跟进降价,但品牌溢价能力有限,利润空间被压缩。四川长虹曾发动“百城千店”降价促销,虽短期销量增长,但与头部品牌相比,差距依然明显。TCL依托华星光电面板垂直整合降低成本,华为高端机型复购率高,而四川长虹在MiniLED市场未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面对困境,四川长虹也在努力突围。聚焦新品开发,推出TV系列、D6H Mini机型等新品矩阵;启动“先锋客户”拓展计划;尝试“线上引流 + 线下转化”的联动模式。然而,这些措施能否帮助四川长虹扭转颓势,还需市场检验。

四川长虹电视若想重拾往日辉煌,需摆脱“高性价比代工厂”的固化定位。在数字时代,企业竞争逻辑已变,生态协同作战成为新趋势,AI正在重塑商业竞争本质。四川长虹需高效整合AI能力,重构消费者剩余价值,在效率与情感价值间找到平衡,以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才有可能重回舞台中央,否则,终将被市场淘汰。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