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几家医院,每次都要重新拍片,不仅费钱,还折腾人!” 相信不少患者在辗转就医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无奈感慨。长期以来,医疗领域的重复检查问题,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患者和医疗机构心头。如今,全国首个以数字化医用耗材为标的的省级带量采购项目 ——“云胶片” 集中带量采购,在贵阳成功开标,犹如一道曙光,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希望。

在传统医疗模式下,重复检查现象屡见不鲜。据测算,我国医疗领域重复检查比例达 20% 左右,这不仅让患者花费了更多的金钱,还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华波指出,重复检查背后,既有部分机构将医疗检查作为收入来源的主观因素,也有传统胶片携带不便、易丢失,导致患者转诊时不得不重新检查的客观困境。而 “云胶片” 的出现,恰好为这一顽疾提供了 “解药”。
“云胶片” 借助数字化手段,将医学影像存储在云端,患者的影像资料从此实现 “随时可看、随处可调”。患者跨院就医时,医生能实时调阅影像,了解病情,无需患者重复拍片。这一变革,既减轻了患者负担,又提升了诊疗效率,可谓一举两得。此次贵州省将公立医疗机构 “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存储服务” 作为数字化医用耗材,公开招标引进服务主体,建设省级集中统一的医学影像云中心,意义深远。该项目涉及 X 光、CT 等放射检查,覆盖贵州省所有具备放射检查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周期为两年,首年采购总量预计达 2156 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 “云胶片” 集采模式与以往 “价低者得” 截然不同,更注重产品与服务的综合质量。在竞价评审中,技术分占 30 分,商务分占 60 分,价格分仅占 10 分,且设定报价小于 5 元 / 人次即为有效报价。此次集采,不仅采购 “云胶片” 本身,还将其配套服务一同纳入。根据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公告,集采的云胶片产品需满足技术、质量、安全三大要求,还对服务、数据中心机房及选址、数据治理等数据配套服务提出要求,并制定多维度评估标准。同时,公告明确,一旦出现数据泄露、篡改、丢失损坏等安全事故,或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致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超 6 小时,服务商将被 “一票否决”。
“影像云本质上是检查检验的数据化。” 黄华波表示,影像云具有易携带、易存储、易共享、更准确、更省钱五大优势。通过建设省级集中统一的医保影像云中心,为医疗影像数据的省级归集、诊疗行为真实核验、医保数据赋能应用、跨区域调阅共享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筑牢根基。国家医保局对影像云建设规划清晰,未来将分四步推进:第一步实现数据标准化,统一检查结果格式与标准;第二步推进数据统一归集与存储;第三步着力数据共享,打破流通壁垒;第四步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数据 “可使用、好使用、愿意用” 。
贵州此次创新集采,标志着医用耗材集采进入数字化、服务化新阶段。黄华波透露,国家医保局将在年内推动更多省份启动影像云建设,明年基本实现主要医疗机构影像数据标准化,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的影像云基地。届时,患者就医将更加便捷,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也将大幅提升,“云胶片” 有望成为医疗领域的 “新标配”,为广大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