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业市场的激烈角逐中,曾闪耀光芒的光明乳业如今却陷入了重重困境。近期,光明乳业(600597.SH)公布的 2025 年半年度报告,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市场对其现状的关注。营收下滑、利润缩水,甚至依靠卖地来缓解资金压力,光明乳业究竟怎么了?它又能否穿越这艰难的行业周期,重回发展正轨?

作为 “中国乳业三巨头” 之一,光明乳业的发展轨迹令人唏嘘。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 124.7 亿元,同比减少 1.9%;归母净利润 2.17 亿元,同比下降 2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2.52 亿元,同比下降 27.8%。在乳制品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浪潮中,光明乳业首当其冲,上半年营收降幅是全国乳制品产量降幅(0.3%)的 6 倍多,且近三年中报营收持续下滑,已跌回至 2020 年同期水平。
回溯历史,光明乳业堪称国内最早以 “新鲜” 为核心卖点的奶企。其前身上海可的牛奶公司,早在 上世纪就凭借 “巴氏鲜奶” 在上海地区站稳脚跟。2002 年上市后,营收规模一度领先伊利和蒙牛。直至今日,以低温鲜奶为主的液态奶依旧是光明乳业的核心收入支柱,今年上半年,液态奶收入 66.06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约为 53.09%。然而,自 2021 年起,液态奶行业步入周期性调整,原奶供需失衡,生鲜乳价格持续走低,光明乳业的业绩也随之 “跌跌不休”,总营收已连续四年同比下滑。即便在其大本营上海,液态奶业务也未能幸免。上半年,光明乳业在上海经销商数量虽增加了 40 个,达到 589 个,但该地区营收却降至 34.88 亿元,同比下降 6.93%。
更糟糕的是,消费者对光明乳业产品的不满之声渐起。有上海网友反馈,如今光明优倍 5.0 牛奶口味与以往差异明显。在 “黑猫投诉” 平台上,近千条投诉涉及 “光明牛奶”,其中不乏 “牛奶变质”“异味” 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也充斥着网友对光明牛奶食品安全和品控问题的吐槽。南京便利店工作人员更是表示,因顾客买到变质光明牛奶且业务员处理不积极,已减少光明产品铺货量。随着君乐宝、新乳业等全国性龙头,以及燕塘乳业、卫岗乳业、辉山乳业等区域性龙头加速布局低温奶,光明乳业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除了核心业务受挫,光明乳业旗下部分子公司也成为拖累业绩的 “包袱”。2021 年,光明乳业以 6.12 亿元收购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60% 股权,期望布局西部奶源、抢占西北市场。但事与愿违,2022 年 – 2024 年,小西牛均未完成业绩承诺。而早在 2010 年投资约 4.21 亿元人民币收购 51% 股权的新西兰乳企 “新莱特”,至今仍深陷亏损泥潭。2021 年至 2024 年,新莱特净利润分别为 – 0.4 亿元、0.28 亿元、 – 2.96 亿元、 – 4.5 亿元,光明乳业不得不对这笔收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 年累计减值超 5.41 亿元。不仅如此,今年 8 月 18 日,a2 牛奶公司宣布收购雅士利在新西兰 Pokeno 的工厂,原本由新莱特代工的 a2 在华销售奶粉业务或受影响。
面对业绩压力,光明乳业似乎陷入了 “卖资产求生存” 的怪圈。今年上半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17 亿元,同比大增 82.28%,但这主要得益于 “收到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 578 号、580 号两地块的搬迁奖励款”,这一非经常性收益与乳制品主营业务毫无关联。事实上,自 2022 年起,光明乳业非经常性损益在归母净利润中的占比就不断攀升,2024 年非经常性损益高达 5.52 亿元,其中 4.11 亿元为土地收储收益,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 5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光明乳业 2024 年靠卖牛奶获得的净利润仅 1.7 亿元,比 2023 年少了 67.48%。
频繁的管理层变动,也让光明乳业的发展战略难以持续。从第一任董事长王佳芬将公司发展壮大,到郭本恒打造爆款却因贪腐落马,再到 2015 年至 2021 年间的 3 次 “换帅”,光明乳业始终未能找到稳定的增长路径。2021 年接任董事长的黄黎明,也未能改变公司业绩下滑的现状。在利润收缩的情况下,公司员工面临降薪和减员压力,而高管却 “逆势涨薪”,董事长黄黎明、总经理贲敏、监事会主席张宇桢的税前报酬总额在 2022 年至 2024 年间均有大幅增长,这一现象引发投资者和网友的强烈质疑。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光明乳业也在积极寻求突破。今年上半年,公司提升研发费用投入,同比增加 41.49% 至 6223 万元,用于工厂创新;通过文化营销为品牌焕新,如联名 Manner 咖啡、赞助上海电影节、官宣吴磊为光明优倍代言人等,试图提升品牌热度。然而,销售费用的下降以及营销效果转化为稳定营收增长的不确定性,让光明乳业的未来仍充满挑战。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光明乳业要实现业绩扭转,需建立新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将数字化营销与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相结合。随着市场出清,明年行业供求关系或迎来改善,光明乳业能否抓住这一契机实现突围,市场正拭目以待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