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养生指南:今年白露早晚有别,这些要点助你健康度秋!​​

【白露至,养生正当时:把握节气特点,守护健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时间的指针指向 9 月 7 日 16 时 51 分,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悄然来临。白露,如同秋天派送的一份独特礼物,不仅标志着季节的更迭,更带来了气候变化与养生的新课题。在农业生产领域,白露前后是农作物陆续成熟的黄金时期,乡村大地迎来农事活动的关键阶段,农民们紧锣密鼓地收割早熟庄稼、晾晒谷物、筹备秋种。而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了解白露的相关知识,掌握养生要点,是顺应自然、呵护健康的重要举措。

“早白露湿漉漉,晚白露凉飕飕”,今年的白露究竟算早还是晚呢?按照过去的经验说法,农历七月十六迎来白露属于“早白露”。老话认为,若在农历七月进入白露节气,意味着季节转换较快,冷空气可能提前活跃,与尚未完全南退的副热带暖气团相遇,进而形成较多雨水天气,空气会变得闷热,让人感觉身上黏腻不爽,汗流不尽。相反,若在农历八月才迎来白露,此时副热带高压通常已经南移,对我国的影响明显减弱,冷空气南下更为顺畅,天气多以秋高气爽为主,昼夜温差大,晴朗少云,比较干爽。不过,这句老话虽有一定合理性,但每年实际情况受大气环流、海水温度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白露时节的天气情况也各有不同。所以,它只能帮助我们把握季节转换的大致趋势,具体天气还需关注最新天气预报。

白露时节,从中医角度看,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燥气成为主要气候特征。但如果是“早白露”,湿热氤氲,人体容易出汗,可能带来体感上的“湿”。中医强调“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耗气伤津,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或多饮用滋阴润肺的汤水以生津润燥。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特别注意腹部、关节和脚部保暖,夜间睡眠时记得关窗盖被,防止寒邪入侵。

在饮食方面,白露时节的关键词是防燥润肺、滋阴保暖,遵循“减辛增酸”原则,多吃滋润生津的食物。蜂蜜水是理想饮品,用温水调开,加一两片柠檬提味,有助于润燥生津。新鲜的梨子,生吃或炖煮皆可,对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咽燥效果颇佳。葡萄正当季,口感甜美,能益气补脾、生津,葡萄籽含有花青素、矿物质和类黄酮,是美白抗衰的好选择。江南水乡的菱、莲藕、芡实成熟可食,新收的嫩菱更是受欢迎,具有消渴、解酒毒、通乳等药效。薯类食物如红薯、山药、芋头等,可作为主食替代,蒸、煮或烤的简单吃法能保留较多营养素。

白露已至,秋意渐浓。无论是关注天气变化,还是从中医养生、饮食调理等多方面入手,我们都要顺应自然节奏,调整身心,做好养生保健。让我们以健康的姿态,享受这个金秋时节的美好滋味,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记住,养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积累,把握白露养生要点,就是为健康加分。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