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将尽,秋雨却可能带来别样的“心寒”。今年夏天,全国各地极端降雨和高温天气频发,陕西地表温度飙至72.9℃,哈尔滨空调安装量激增,北京更是遭遇了四天降下一年雨量的暴雨。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暴雨天要不要点外卖”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讨论缘起:被公开化的现实问题
Nature Cities探讨极端天气下消费者将暴露风险转移给外卖员的文章,把人们普遍感知却不愿面对的事实以“科学”形式公开化。食通社此前记录外卖员在恶劣天气下隐秘困境的文章在评论区引发激烈讨论,另一篇文章关于“是否应该关心外卖员吃得好不好”的争论虽因违规被删,但类似话题十年前就多次讨论,却总陷入“点外卖,外卖员淋雨有钱赚;不点外卖,外卖员不用淋雨但会失业”的“二极管”式死胡同。
消费者视角:复杂纠结的考量
在讨论中,消费者呈现出复杂的视角。许多人认为自己站在外卖员立场考虑,但结论各异。有人觉得不点外卖,外卖员虽不用淋雨却可能失业没收入;有人则认为点外卖是在鼓励平台用算法逼迫外卖员“用命换钱”。消费者普遍认为平台应负主要责任,但在消费者与劳动者关系问题上态度不一。大家还质疑看似“既得利益方”的消费者是否真的把代价转移了出去。
一些消费者提到外卖员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极端天气工作。如外卖员HE,下雨天水没过膝盖,因站长罚款通知不敢请假,怕扣钱影响生计。还有外卖员为节省时间不规律吃饭,身体出现健康问题。但也有消费者觉得外卖员为赚钱养家,点外卖能让他们有收入,而且很多消费者自己也是打工人,工作忙碌时点外卖是正当需求,不应背负道德枷锁。
劳动者诉求:尊严与健康的渴望
外卖员们表达了他们对尊严和健康的渴望。他们认为赚钱背后是养家糊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尊严同样重要,没有尊严就可能透支生命健康和安全。有外卖员表示恶劣天气工作是被强制的,无法规避,且额外收入远比不上遭受的痛苦。他们希望能有相对健康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国家和平台完善制度,保障他们的权益。
讨论意义:呈现多元视角与矛盾
这场讨论虽仍存在分歧,但各方观点的共识和矛盾得以呈现。大家从不同角度思考“恶劣天气下要不要点外卖”这一问题,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支持和反对背后的原因。消费者和外卖员都有各自的困境和诉求,消费者在满足自身需求和关心外卖员之间纠结,外卖员在生存压力和尊严健康之间挣扎。
这场关于“暴雨天要不要点外卖”的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消费者与外卖员关系的契机,提醒我们在追求便利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外卖员的权益和福祉,寻找一个既能保障劳动者尊严与健康,又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平衡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