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写在脸上’?中医揭秘4个自查信号与调理妙招”​​

​【脸部的“脾胃密码”】​
在四川成都的街头巷尾,常能听到老人们念叨:“看一个人健不健康,先看他的脸。”这句朴实的经验之谈,蕴含着中医的深刻智慧。从中医理论来讲,脾胃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其状态如同身体的“晴雨表”,尤其是脾胃虚弱时,脸部往往会悄然呈现出一些特征。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深入探究发现,脾胃虚弱的人从脸上还真能看出端倪,通过观察4个关键部位,就能进行初步的自查。


一、脸部4部位,暴露脾胃虚弱

  1. 嘴唇:气血的直观反映
    脾胃健康者,嘴唇通常呈现红润色泽,干湿适度,这是气血充足、脾胃运化良好的外在表现。相反,脾胃虚弱之人,嘴唇往往发白,缺乏血色,且容易出现干燥、爆皮甚至裂口子的现象。此外,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多与脾胃运化能力不足、体内湿热积聚有关。而睡觉时流口水,这一看似平常的现象,实则是脾气不足的典型表现,反映出脾胃对津液的固摄能力下降。
  2. 鼻子:经脉相连的信号
    中医认为,脾胃的经脉与鼻子相互关联。当脾胃虚弱时,鼻腔可能出现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等症状。鼻翼发红,往往提示胃热内盛;鼻头发青且伴有腹痛,这很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的信号,反映出脾胃气血运行不畅,影响了鼻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3. 眼睛:气血关联的体现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容易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影响肝的功能。因为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出现疲劳、视物不清的情况。此外,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与脾的问题相关,是脾胃虚弱引发气血失调在眼部的表现。
  4. 耳朵:肾气关联的警示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而肾开窍于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这是因为脾胃功能不佳,影响了气血的生成和运化,进而累及肾气,导致耳部出现异常。

二、改掉4个习惯,脾胃恢复一大半

  1. 规律饮食,避免过饱过饥​:吃饭要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减轻脾胃负担。按照季节变化,合理膳食,选择清淡的家常便饭。
  2. 控制晚餐时间和食量​:晚餐最好在20:00之前完成,以免打乱肠胃消化的生物钟,让脾胃在夜间也能得到充分休息。
  3. 适度食用辛辣食物​:很多人认为吃辣椒能开胃,但过量食用辣椒可能会引起腹胀、腹痛、便血等不适症状。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脾胃。
  4. 远离寒凉食物​:中医认为,“凉”容易耗伤脾阳,而脾是运化水谷精微的关键脏腑。吃凉纳冷太多,会使脾阳受困,导致四肢、大脑等得不到濡养,出现头晕、头昏沉等症状。这里的寒凉不仅指冰冷食物,还包括食物本身的寒凉属性。

三、调理脾胃的实用方法

  1. 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两手上撑下按的动作,能够舒胸展肩、拔长腰脊,有效调理脾胃气血阴阳,缓解因脾胃虚弱导致的胃酸过多、胃胀、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等不适症状。
  2. 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是人体自带的“健脾穴”。屈膝时,膝盖外侧凹陷处为犊鼻穴,下面4横指的距离做个标记,距胫骨外侧1横指的距离就是足三里穴。每天按揉3 – 5分钟,每天按揉2次,可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3. 自制健脾饮​:山药具有补肺健脾益肾的作用,麦芽可以健脾开胃、行气消食,山楂同样能够行气消食、开胃。取山药、炒麦芽、炒山楂各10克,煮开后小火继续煎煮20分钟,放温后饮用,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

脾胃虚弱并非小事,它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通过观察脸部的这4个部位,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脾胃虚弱的信号,改掉不良饮食习惯,结合有效的调理方法,让脾胃恢复健康,为身体的整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记住,关注脾胃健康,从观察脸部开始,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