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天的脚步悄然迈进,干燥也如影随形。皮肤紧绷起皮、嗓子干痒疼痛、大便干结难解…… 这些恼人的 “秋燥” 症状,是不是也找上了你?别担心,大自然早已为我们备好应对良方 —— 莲藕。民间素有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的说法,秋季的莲藕,堪称餐桌上的 “平价滋补品”,润燥、养胃、补气血,功效多多,一起来解锁它的秋日养生密码。

秋藕,中医眼中的 “润燥良方”
秋季气候干燥,中医认为 “秋燥” 易伤肺阴,引发津气亏虚,累及肺、胃、肾等脏器,进而诱发或加重肺气肿、慢性咽炎、干眼症、便秘等问题。而莲藕,恰是对抗秋燥的 “秘密武器”。《神农本草经》记载:“藕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 “灵根”,其味甘、性寒、无毒,是祛瘀生津的佳品。从中医理论来讲,莲藕入肺、胃经,具有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功效,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各种不适。
现代营养视角:莲藕的 “宝藏” 属性
抛开中医典籍,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莲藕同样是 “营养担当”。每 100 克藕含水分 77.9 克,堪称 “补水神器”,能为干燥的身体补充水分;同时能量低,是怕胖人士的福音。其营养成分更是丰富多样:膳食纤维含量高达 2.2 克,与西芹相当,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助你轻松应对秋燥引发的肠道问题;维生素 C 含量出众,每 100 克含 19 毫克,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增强免疫力,抵御秋日疾病侵袭;矿物质方面,钾元素尤为突出,每 100 克含 293 毫克,远超香蕉、芹菜,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调节血压。正因如此,莲藕才有了 “水中人参” 的美誉。
生熟有别,功效各异
莲藕生食甘寒、熟食甘温,两种吃法对应不同功效与人群。
- 生吃:清热润燥、凉血止血。秋老虎肆虐时,热与燥交织,不少人会出现口渴、咽干、皮肤干燥,甚至便秘等情况。此时,将鲜藕榨汁饮用,既能降温祛暑,又能缓解口渴,若加入鲜梨汁、甘蔗汁混合饮用,润燥效果更上一层楼。不仅如此,生藕性寒,对于热病导致的胃肠出血、痔疮出血、鼻血、咯血等症状,浓鲜藕汁还能发挥止血功效。不过,脾虚胃寒、易腹泻的人群,以及孕妇要谨慎生食,以免加重身体不适。
- 熟吃:健脾开胃、补益心血。把莲藕煮熟后,其属性转为偏温、偏补,特别适合脾胃虚寒、产后恢复、老年体虚等人群。《本草汇言》提到:“藕,如煮熟食,能养脏腑,和脾胃。” 它能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还能补益心血,为身体虚弱者补充能量。比如经典的蜜汁糯米藕,糯米洗净浸泡 1 小时,藕去皮洗净,在藕头部切开,将糯米填入藕眼至八九成满,放入锅中,加水没过藕,加入红糖、红枣,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煮约 2 小时,晾凉切片,淋上蜂蜜、撒上桂花碎,香甜软糯,滋补又美味。
慧眼识好藕,烹饪有窍门
挑选莲藕时,别被又白又嫩的外表迷惑,这样的藕可能被亚硫酸溶液泡过。教你 3 个小窍门:闻气味,好藕带有泥沙,外皮粗糙,凑近能闻到泥土腥气,而被泡过的藕散发淡淡酸味;看颜色,正常藕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色,被亚硫酸泡过的藕却始终白净如新,但一旦过水,就会迅速发黄、变黑;尝味道,因品种不同,藕生吃可能苦或甜,但如果有酸味,大概率被酸性溶液泡过。
烹饪时,莲藕容易氧化变黑,这是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多酚氧化酶与氧气反应的结果。想要避免,可以现切现做,暂时不吃就包上保鲜膜或浸泡在水中隔绝氧气;也可在沸水中汆烫一会儿,让多酚氧化酶失活;还能在浸泡莲藕的水中加点醋或柠檬汁,抑制酶的活性。
秋季养生正当时,别错过莲藕这个 “宝藏食材”。无论是简单凉拌、煲汤炖煮,还是做成精致甜品,将秋藕端上餐桌,用美食为身体筑起一道抵御秋燥的 “防护墙”,让你在这个秋天,由内而外焕发生机,健康度过每一个干燥日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