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伦药业2025年半年报公布的那一刻,投资者群炸开了锅——这家中国输液巨头的净利润竟同比暴跌44.41%,创下上市15年来最大跌幅。财报显示,其核心输液产品毛利率骤降6.19个百分点,王牌子公司科伦博泰更从盈利3.1亿转为亏损1.45亿。曾经市值千亿的医药大白马,为何突然”吊瓶”见底?

一、业绩”失血”三大病灶
1. 政策冲击
- 第十批集采丢标:氯化钾注射液出局(年损失8亿)
- 医保控费加码:输液报销比例下降30%
2. 需求塌方
- 流感病例锐减:输液量同比下降37%
- 手术量下滑:择期手术延迟致需求萎缩
3. 成本反噬
- 原料涨价:玻瓶成本上涨22%
- 环保投入:污水处理费增支1.8亿
二、输不起的”输液依赖症”
1. 业务结构失衡
- 输液+非输液占比89.66%(转型迟缓)
- 对比:恒瑞医药创新药占比已超60%
2. 产品梯队危机
- 在研ADC药物进度落后荣昌生物2年
- 首仿药申报数量跌出行业前十
3. 子公司拖累
- 川宁生物净利腰斩(7.66亿→4.55亿)
- 科伦博泰里程碑收入骤降(转亏1.45亿)
三、绝地反击的”三张处方”
1. 创新药突围
- 加速推进7个ADC临床(合作默沙东)
- 布局GLP-1类减肥药(2026年申报临床)
2. 智能制造转型
- 硫氰酸红霉素产线AI化(能耗降15%)
- 智慧物流仓降本30%
3. 海外破局
- 东南亚建厂规避集采(越南基地2026年投产)
- 欧盟认证冲刺(5个ANDA在审)
四、机构激辩:价值重估or 至暗时刻?
1. 看空派
- 中金:下调目标价至18元(距现价↓30%)
- 理由:传统业务见顶,创新青黄不接
2. 乐观派
- 高盛:维持”买入”(目标价32元)
- 逻辑:ADC海外授权潜在收益超50亿
3. 散户众生相
- 融资余额单日蒸发5亿
- 股吧现”董事长致歉信”谣言
五、生死下半场:三大观测点
1. 现金流警戒线
- 短期债务78亿VS货币资金92亿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156天
2. 爆款管线进度
- SKB264(ADC)Ⅲ期数据10月揭盲
- GLP-1类似物 preclinical数据
3. 集采续标战役
- 9月头孢唑林钠等5品种生死战
- 报价策略:弃利润保量or 战略性撤退
结语:
站在成都总部的展示厅里,科伦药业创始人刘革新曾引以为傲的”全产业链”沙盘依然熠熠生辉,但资本市场已开始用脚投票——当输液袋不再是”现金奶牛”,当创新药尚未长出犄角,这家老牌药企正经历着最痛苦的转型阵痛。或许正如某私募大佬在调研纪要中所写:”医药行业的残酷在于,昨天的护城河,可能就是明天的墓志铭。”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