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国女性可控致癌因素排名第一的竟是它,很多人每天都没吃够

2022 年中国新发癌症 482 万,每年癌症死亡人数仍在缓慢上升 —— 当看到这组数据时,很多人会下意识想到吸烟、饮酒、熬夜等致癌因素,可很少有人知道,对中国女性而言,排名第一的可控致癌因素,竟是 “水果摄入不足”!《柳叶刀》2019 年发表的中国大样本研究(涵盖 31 省、103 万癌症死亡病例)显示,水果摄入不足占女性总可控致癌因素的 15.6%,还是全国 14 个省女性的第一大风险因素,这一结论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

水果摄入不足为何会成为 “致癌风险 TOP1”?其实学界对水果与癌症的关联已研究 30 余年。支持方研究显示,2003 年广岛 / 长崎寿命研究(3.8 万人参与)发现,每天吃 1 份水果者比每周吃 1 份者,癌症死亡率降低 20%;2010 年美国近 50 万人研究表明,每天多吃 200 克果蔬,患癌风险降低 3%;2018 年《国际癌症杂志》研究更是指出,每天吃超 5.5 份果蔬的女性,乳腺癌风险比吃 2.5 份及以下者低 11%(1 份约半杯切碎水果)。尽管也有研究认为水果摄入与癌症无关,但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所明确:有限证据证明水果摄入与口腔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相关,而《柳叶刀》针对中国女性的研究,更从现实层面敲响了警钟。

水果的 “抗癌潜力”,与其含有的维生素 C、膳食纤维等成分密切相关。维生素 C 在水果中含量丰富,虽靠补充剂预防癌症效果有限(2014 年美国研究显示复合维生素仅降低总癌症风险,对特定癌症无效),但从食物中自然获取的维生素 C,能更好地参与身体代谢;膳食纤维则已被证实可增加粪便量,阻止致癌物刺激肠道粘膜,维持肠道细胞正常分化,减少癌细胞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果汁无法替代水果 —— 榨汁过程中,糖分更易被吸收,且大量膳食纤维会流失,不仅达不到预防效果,还可能因糖分超标增加肥胖风险,反而间接提升健康隐患。

可现实是,中国女性的水果摄入量远未达标。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吃 200-350 克新鲜水果,世界卫生组织更建议每天吃 400 克果蔬预防癌症及慢性病,但《柳叶刀》数据显示,全国人均水果摄入量不足 1 两(50 克),仅浙江女性日均摄入量逼近 100 克,甘肃、青海、西藏、广西等省份则排名垫底,很多人连每天一个苹果、一根香蕉的量都达不到。其实 200-350 克水果并不多,约等于 1 个中等苹果 + 1 个橙子,或 3-4 个猕猴桃,只要合理搭配,很容易实现。

想要通过吃水果降低健康风险,关键要掌握科学方法。首先,“有啥吃啥,先保证量”,可常备苹果、橙子等易存储水果,避免因 “纠结种类” 而不吃;其次,水果不分贵贱,时令水果性价比高,自己喜欢的品种更易坚持食用;第三,要 “多种搭配”,单一水果营养有限,每天换不同种类,每周吃够 10 种果蔬最佳;第四,“每天都吃”,维生素 C、膳食纤维等无法在体内长期储存,规律摄入才能发挥作用;最后,牢记 “吃水果而非喝果汁”,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成分。

水果摄入不足这一 “隐形风险”,虽不像吸烟、饮酒那样直观,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女性的健康。从今天起,把 “每天吃够 200-350 克水果” 纳入日常计划,用简单的饮食调整,为健康筑起一道 “防护墙”—— 毕竟,对抗癌症的第一步,或许就藏在每天的一个苹果、一把草莓里。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