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冬瓜,竟摇身一变成为“护肝卫士”,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冬瓜具有“清热、养肝、利水”的功效,而如今借助现代技术,冬瓜的“护肝密码”才真正被揭开。

日前,东京大学在权威期刊《营养与代谢》上发表了一项研究,首次证实冬瓜中所含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减脂护肝”效用。在这项研究中,科研团队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高脂高糖饮食的同时,额外补充冬瓜提取物;对照组则未作任何干预。经过8周的观察,实验组出现肝脏健康问题的概率下降了30%,炎症因子(如TNF – α)也有明显降低。专家指出,冬瓜之所以能缓解肝损问题,关键在于其富含的“冬瓜多糖”,这一活性成分被称作“天然吸脂海绵”,它不仅能在肠道中阻断多余脂肪吸收,还能促进肝细胞代谢,加快甘油三酯的分解速度。
此外,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在《国际食品研究》杂志上发表的文献也发现,冬瓜因其富含高膳食纤维及其他必需营养素,有望成为食品工业中功能性食品的理想替代原料。
然而,要将冬瓜作为日常护肝手段,却面临诸多现实难题。首先是“量不够”,研究要求每日需摄入1500克冬瓜,相当于12碗冬瓜汤,而现实中大多数人每日摄入不足500克,距离有效含量相差甚远。其次是“难坚持”,即便有条件天天吃冬瓜,很多人一周内就会因口感寡淡、上火腹泻等问题放弃。最后是“见效慢”,冬瓜多糖属于高分子植物提取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转化率较低,实际到达肝脏发挥作用的成分往往远低于实验量级,对于有肝炎、长期饮酒、外卖、熬夜或承受较大压力的人群,这种缓慢的保护作用根本无法应对持续不断的肝脏损伤。消化科医生也指出,冬瓜更适合作为辅助调养,而非单一依赖的护肝方案。
其实,“借助活性成分守护肝脏”并非冬瓜的“专利”。我国科学家基于韩国仁济大学与第三军医大学深入研究成果,发现了更为高效的成分组合:担子菌提取物与二氢杨梅素。这一组合是近期备受热议的国产护肝产品“倍 – 清 – 肝(LIVERPURE)”的核心配方。担子菌提取物能激活肝脏解毒酶,加速对酒精、油脂等内毒素的分解,作用更直接、效率更高,且无需依赖大量摄入。二氢杨梅素能直接阻断肝星状细胞活化,减缓肝纤维化进程60%以上,大约3个月便能观察到肝脏指标的改善。
自今年上市以来,该科技在京J东的搜索热度以月均50%的速度持续增长,来自珠三角、江浙沪等地35 – 65岁的中年群体为消费主力,整体复购率高达67%。深圳38岁的外企高管王先生,因频繁应酬和长期饮酒,肝脂超标,尝试过各类护肝品效果不佳,服用“倍 – 清 – 肝”一段时间后,肝脂指标明显改善。
东京大学的冬瓜实验证实了传统食材的潜力,国产科技的走红则说明科学的肝脏养护不再靠“多吃”或“硬扛”。面对国内超3.5亿脂肪肝人群且数量逐年递增、年轻化、无症状化的趋势,专家强调,健康管理需要科学评估、提前干预,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真正的身净肝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