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多是“拖”出来的!出现4种排便异常快就医

在谈癌色变的今天,肠癌正悄然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它的早期症状往往较为轻微,极易被人忽视,但殊不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很可能是肠癌发出的早期预警信号。一旦发现排便习惯出现以下4种异常变化,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因为这可能就是肠癌在悄悄逼近。

肠癌的早期信号十分隐蔽,其中腹泻是一个重要表现。正常情况下,肠道健康的人群每天会定时定点排便1次,且大便形状正常。然而,当出现一天排便超过3次,且大便不成形,这种情况持续3个月时,肠道可能存在炎症。要知道,长期的肠道炎症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若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引发肠癌。很多人在出现腹泻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认为是吃坏了肚子,自行买点药吃应付了事,却没想到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便秘同样是肠道有炎症的提示,也是肠癌的早期信号之一。如果连续3个月以上大便频率为两三天1次,甚至1周1次,这意味着肠道环境可能不健康。肠道就像一个“加工厂”,正常运转时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而长期便秘,会使肠道内的废物堆积,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出,就像工厂的排污系统堵塞一样,会对肠道造成持续的伤害,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但很多人觉得便秘是常见的小问题,忍一忍或者吃点泻药就好了,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大便形状改变也是肠癌的一个重要信号。正常的大便形状类似香蕉的完整便条,而肠癌患者的大便可能出现形状变细、带棱角等改变。这是因为大便在通过肠道时,肠道内的肿瘤会对其进行挤压,使其形状发生改变。很多人看到大便形状改变,可能并不会在意,觉得可能是最近饮食的问题,但实际上这很可能是肠道内出现了病变。

便血是肠癌的一个重要表现。正常的大便颜色为棕褐色,若出现鲜红色血便,应警惕肠癌。不过,很多人容易将肠癌便血与痔疮便血混淆。痔疮便血特征为血液多为鲜红色,且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而肠癌引发的便血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大便形状改变、“里急后重”(总想排便但排不干净)、便血中混有黏液等。所以,当出现便血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痔疮,一定要仔细观察是否伴有其他异常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的变化。如果出现便秘或腹泻,且这些症状持续时间长、难以调整恢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肠癌并非一蹴而就,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早期没有重视这些排便异常,一拖再拖,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战胜肠癌的关键。让我们关注自己的排便情况,守护肠道健康,远离肠癌的威胁。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