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制品行业的赛道上,曾被誉为 “豆制品第一股” 的祖名股份,正深陷泥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虽有增长,但净利润却亏损超 900 万,且亏损幅度较以往进一步扩大。为了扭转局面,祖名股份于 6 月果断宣布退出北京合资公司祖名香香,这一 “断臂求生” 之举能否助力其实现业绩翻身,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增收不增利,盈利困境持续
祖名股份自 2021 年 6 月在 A 股上市以来,一直专注于豆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生鲜豆制品、植物蛋白饮品、休闲豆制品及其他类产品等 400 余种。然而,当下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其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 9.21 亿元,同比增长 21.62%,看似营收增长态势良好;但净利润却亏损 909.4 万元,同比下滑 20.15%,盈利表现持续承压。
事实上,祖名股份的盈利困境并非一朝一夕。自 2024 年以来,公司便陷入亏损状态。2024 年年报数据显示,当年实现营收 16.64 亿元,同比增长 12.58%,但净利润亏损 2513.61 万元,同比下降 162.12%,这是公司上市后首次出现亏损。进入 2025 年,情况依旧没有改善,第一季度亏损 591.35 万元,上半年累计亏损超 900 万元。公司在前期业绩预告中解释,扬州、贵州、山西生产基地作为产能布局的战略项目,目前仍处于产能爬坡释放阶段,各基地的折旧摊销、能耗及运营成本等增加,导致当期净利润持续亏损。
从产品结构来看,各业务板块营收虽保持增长。支柱业务生鲜豆制品实现销售收入 6.38 亿元,占总营收的 69.3%,同比增长 24%;植物蛋白饮品营收 1.16 亿元,同比增长 16.05%;休闲豆制品营收 4650.86 万元,同比增长 20.83%。但即便如此,仍未能扭转整体的亏损局面。
激烈竞争下,主动调整战略
除了内部产能爬坡带来的成本压力,祖名股份还面临着外部激烈的行业竞争。随着同行业竞争对手不断壮大,若公司不能依托规模优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在产品质量、差异化创新、渠道管控及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实现突破,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滑和销量收缩的风险。与此同时,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豆制品经销商、粮油集团及其他食品企业也看好豆制品行业前景,纷纷入局,使得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祖名股份于 2025 年 6 月 14 日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公司与北京市香香唯一食品厂及其一致行动人签署了《北京祖名香香豆制品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和《解除合同协议书》,将按约定转让所持有的北京祖名 50.83% 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祖名香香股权,祖名香香也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祖名香香已成为祖名股份亟待剥离的亏损资产。2023 年为开拓京津冀市场,祖名股份与北京市香香唯一食品厂及其股东合资设立祖名香香,祖名股份以货币出资方式认缴人民币 6100 万元(占比 50.83%)。然而,祖名香香经营表现持续不佳:2024 年营业收入 7202.64 万元,亏损 2352.4 万元;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2169.43 万元,亏损 383.72 万元。此前,祖名股份通过祖名香香间接运营河北生产基地,随着祖名香香的出售,公司也将同步失去该河北生产基地,目前在北方地区仅剩山西生产基地仍在运营。
行业分析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京津冀市场,祖名股份若想立足需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品牌推广,而这不仅耗时,且需长期资金支撑,短期难以见效。此次出售祖名香香股权,实质上是一种主动的战略调整,反映出公司正积极应对此前激进扩张所带来的亏损压力。
新闻总结
祖名股份在业绩亏损、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通过退出北京合资公司祖名香香,试图削减亏损业务,缓解财务压力,为业绩翻身创造条件。然而,失去河北生产基地后,公司在北方市场的布局受到冲击,如何稳固现有市场、优化产能利用、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摆在祖名股份面前的难题。砍掉祖名香香这个 “包袱” 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需在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才有可能在豆制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实现业绩逆袭。未来,祖名股份的每一步举措都备受市场关注,其能否成功扭转局势,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