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赛道愈发火热的当下,一家专注于特殊空间领域的机器人企业正悄然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8 月 28 日,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博铭维技术”)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主板,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这家深耕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领域的企业,不仅手握近 50% 的高毛利率,更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上市动作无疑为机器人行业注入了新的关注焦点。

聚焦特殊空间,构建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成立于 2014 年的博铭维技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企业,而是将目光锁定在更细分的管网特殊空间领域。公司核心业务围绕管网运维展开,提供涵盖机器人及 AI 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综合服务,形成了闭环的全生命周期运维体系。其服务范围广泛覆盖排水、中水、供水、原水、海水、供热、燃气等各类管网,以及水厂、泵站等关键节点,堪称管网运维领域的 “全能选手”。
从产品结构来看,博铭维技术的业务分为三大核心板块。其中,机器人及 AI 平台是技术核心,包含检测机器人、清疏机器人、非开挖修复机器人等硬件产品,以及 AI 管网运维管理平台、工程管理软件等数字化工具,还配套生产微型特种电机系统等关键配件;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则是 “技术 + 服务” 的结合,通过机器人与 AI 技术的协同,为客户提供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一体化服务;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作为非开挖修复的关键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产业链布局。
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 年按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收入计算,博铭维技术在中国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一,更是全球该行业唯一一家实现 “检测、清疏、修复、电机、AI、修复材料” 全价值链垂直整合的企业。截至 2025 年 8 月 19 日,其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出口至 15 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 4000 家客户,全球化布局初显成效。
市场前景广阔,财务表现稳健
博铭维技术的崛起,离不开特殊空间机器人赛道的快速发展。随着公共服务升级、智能制造推进及专业化场景拓展,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190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将增至 432 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 295 亿美元,2030 年有望突破 664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14.4%。而特种机器人虽当前规模仅 115 亿美元,但增速最快,预计 2030 年将达 292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16.7%,为博铭维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在亮眼的市场前景支撑下,博铭维技术的财务表现同样稳健。2022 年至 2024 年及 2025 年前三个月(下称 “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62 亿元、2.14 亿元、2.49 亿元和 0.62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239.4 万元、3064.3 万元、4015.3 万元和 1004.6 万元,营收与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始终维持在高位,分别为 46.4%、48.1%、49.5%、48.1%,近 50% 的毛利率水平远超普通制造业,凸显出其技术壁垒带来的竞争优势。
不过,公司也存在一定的财务波动,2024 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 – 1276.4 万元,出现短期净流出,但 2025 年前三个月已恢复至 969.6 万元净流入,现金流状况逐步改善。股权结构方面,创始人代毅通过直接及间接控制合计持股 45.1%,为公司控股股东,极创君源、正轩投资、厦门建发等知名机构均为股东,股权结构相对稳定。
募资聚焦研发与全球化,剑指行业更高壁垒
对于此次港股上市的募资用途,博铭维技术有着清晰规划,核心围绕 “强化技术壁垒” 与 “拓展市场边界” 两大方向展开。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未来五年提升特殊空间机器人研发能力,持续加码技术创新;同时计划在关键目标市场建设智能制造基地,完善产能布局;此外,还将通过战略投资或收购,整合特殊空间机器人、AI、管网修复材料等领域的优质资源,进一步补全产业链。
在全球化布局上,公司拟深化中德双研发中心及三大区域市场枢纽建设,通过招募本地化团队搭建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剩余资金则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为业务持续扩张提供保障。
新闻总结
博铭维技术冲刺港交所,不仅是一家细分领域企业的资本化进阶,更折射出特殊空间机器人赛道的巨大潜力。凭借全产业链布局、高毛利率优势及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公司有望在上市后进一步巩固行业壁垒。不过,面对机器人行业的激烈竞争及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何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化现金流管理,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随着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特殊空间机器人领域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新的变化,而博铭维技术能否借助资本力量成为全球管网运维领域的领军企业,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发表回复